腸桿菌肺炎檢查
1.血象
白細胞總數可增高或正常,但中性粒細胞常明顯增加,貧血較常見。
2.尿常規、腎功能和肝功能
腸桿菌敗血癥合并肺炎者,尿常規、腎功能和肝功能可能異常。
3.痰液細菌培養為確診腸桿菌肺炎的唯一手段。臨床咳出的痰受口咽部其他細菌的污染,可采用經環甲膜穿刺、經皮肺穿刺和經纖支鏡獲得標本。若采用咳痰培養,標本需先進行培養前處理和應用合適的選擇培養基,以提高結果的可靠性。
(1)咳痰的處理:
咳出的痰液先用生理鹽水清洗5~9次后(可平均減少污染菌達100倍),直接涂片檢查。若低倍視野下,白細胞>25、鱗狀上皮細胞<10,再取這樣的痰液加1%~2%蛋白酶或乙酰半胱氨酸于37℃下孵化。當細菌濃度>106/ml,則認為培養有診斷意義,進一步進行一系列生化反應和分型以確定菌種、株和型。
(2)選擇培養基:
因痰標本中有時腸桿菌屬濃度較低,需用選擇培養基提高培養陽性率。選擇培養基的成分:2%纖維素二糖、0.1%酵母浸膏、0.03%去氧膽酸鈉、10μg/ml頭孢菌素、1%瓊脂和Andrade's指示劑。多數陰溝腸桿菌經37℃ 24h培養后,由于pH變化而產生色素,多數糞大腸菌群生長緩慢或根本不生長。產氣腸桿菌在此培養基上也能生長。
X線檢查胸片常顯示雙下肺支氣管肺炎,但有少數僅見肺紋理增多而無明顯的肺實質浸潤。少數吸入感染患者,右肺上葉后段及下葉背段可見較大范圍的實變影,其間可見空洞,但遠較克雷白桿菌肺炎少見。血源感染的病例,胸片見為不規則結節狀密度增高,直徑4~10mm,遍布全肺。如病情發展,則結節增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