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心肌炎癥狀診斷
一、癥狀
心肌炎的表現輕重懸殊很大,輕者沒有任何不適,家長也很難察覺,甚至醫生在檢查時也很難查出。由于小兒訴說不清且不能準確表達,年齡幼小的孩子根本不能說出自己的感覺和痛苦,這樣就需要家長和醫生對孩子的細心觀察才能及時查出病情作出診斷,達到正確治療的目的。
宮內感染者于出生3天內發病;產時感染多由于吸入陰道內含病毒的分泌物,于出生1周內發病;生后感染出現癥狀較晚,多由于新生兒接觸母親、嬰兒室工作人員、探視人員及已患病新生兒等途徑感染。新生兒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表現不典型,變化多端。一般表現癥狀無特異性,如發熱、咳嗽、進食差、嗜睡、嘔吐、腹瀉、皮疹、皮膚蒼白或黃疸,重者可有呼吸窘迫及發紺。
1.年齡幼小的兒童特別是剛剛出生的新生兒,得了心肌炎時表現為反應較差,陣發性面部紫紺或蒼白,出汗多,吃奶差,四肢發涼。
2.年齡大的兒童能夠訴說的表現為身體乏力、頭暈、心慌、胸悶、腹痛、出冷汗等,大多患者在發病的同時或者在發病4個星期以內有過發熱或者有過呼吸道和腸道病毒感染史。
3.醫生在檢查時可以發現小兒精神萎靡不振,心跳無力、心跳不整齊,嚴重時心跳停止,血壓下降或者沒有血壓等。
4.化驗和特殊檢查:查心肌酶譜結果多項成10倍或者幾十倍升高,心電圖可有各種早搏也叫早跳,就是你平時看到心電圖單上報告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等;各種傳導障礙就是心臟的最高指令不能正常下傳到心臟各部位,比如竇房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等;嚴重時心臟失去有節律的有效的跳動或者完全不能跳動;心肌受損表現比如S-T段降低和T波倒置。通過拍胸片或者做心臟彩色超聲波可發現心臟擴大、心臟搏動減弱。
5.可以抽血檢查各種病毒。
6.還可以做核素掃描、取活體組織做病理學檢查來確診。臨床上常根據患兒的癥狀加醫生的檢查再加上相關的化驗和特殊檢查就可以做出心肌炎的診斷了。所以,家長要認識這些心肌炎的癥狀,發現可疑表現應該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7.心臟聽診改變 與體溫不成比例的心動過速或奔馬律,心音低鈍,部分病例心前區有收縮期雜音。
8.各種心律失常 如期前收縮、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各種傳導阻滯如竇房、房室及室內傳導阻滯等。
9.充血性心力衰竭 表現喂哺困難、呼吸急促、心率快、脈弱、心音低鈍、心臟增大、兩肺吸氣末可聞細濕啰音、肝大、水腫、少尿或無尿及四肢肌張力低下等。
10.其他 有的患兒可伴有神經系統損害,表現驚厥、昏迷等,腦脊液有無菌性腦膜炎的改變。
11.新生兒心肌炎診斷 由于新生兒心肌炎臨床表現不典型,診斷有一定的困難。1999年9月在昆明召開了全國小兒心肌炎、心臟病學術會議,經與會代表充分討論,修訂了1994年5月在山東威海會議制訂的《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現將修訂后的診斷標準刊出,供臨床醫師參考。對本診斷標準不能機械搬用,有些輕癥或呈隱匿性經過者易被漏診,只有對臨床資料進行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確診斷。
二、診斷標準
考慮到新生兒特點,注意要結合流行病學史診斷,如在嬰兒室內有病毒感染的暴發流行或母親在圍生期有病毒感染性疾病,再結合臨床表現和心電圖改變、心肌酶譜陽性、X射線檢查的異常表現,可考慮新生兒心肌炎的臨床診斷。
(1)臨床診斷依據:
①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腦綜合征。
②心臟擴大(X線、超聲心動圖檢查具有表現之一)。
③心電圖改變:以R波為主的2個或2個以上主要導聯(Ⅰ、Ⅱ、aVF、V5)的ST-T改變持續4天以上伴動態變化,竇房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滯,成聯律、多形、多源、成對或并行性期前收縮,非房室結及房室折返引起的異位性心動過速,低電壓(新生兒除外)及異常Q波。
④CK-MB升高或心肌鈣蛋白(cTnI或cTnT)陽性。
(2)病原學診斷依據:
①確診指標:自患兒心內膜、心肌、心包(活體組織檢查、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檢查,發現以下之一者可確診心肌炎由病毒引起。
A.分離到病毒。
B.用病毒核酸探針查到病毒核酸。
C.特異性病毒抗體陽性。
②參考依據:有以下之一者結合臨床表現可考慮心肌炎系病毒引起。
A.自患兒糞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離到病毒,且恢復期血清同型抗體滴度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
B.病程早期患兒血中特異性IgM抗體陽性。
C.用病毒核酸探針自患兒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3)確診依據:
①具備臨床診斷依據2項,可臨床診斷為心肌炎。發病同時或發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證據支持診斷。
②同時具備病原學確診依據之一,可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具備病原學參考依據之一,可臨床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
③凡不具備確診依據,應給予必要的治療或隨診,根據病情變化,確診或除外心肌炎。
④應除外風濕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結締組織病以及代謝性疾病的心肌損害、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原發性心肌病、原發性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異常、β受體功能亢進及藥物引起的心電圖改變。
(4)分期:
①急性期:新發病,癥狀及檢查陽性發現明顯多變,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內。
②遷延期:臨床癥狀反復出現,客觀檢查指標遷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③慢性期:進行性心臟增大,反復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時輕時重,病程在1年以上。
合并心力衰竭的診斷 新生兒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時,根據1985年全國小兒心力衰竭座談會所定《心力衰竭診斷標準》進行診斷。但應注意由于新生兒解剖生理學特點,心力衰竭表現可有以下特點:
(1)常左、右心同時心力衰竭。
(2)可合并周圍循環衰竭。
(3)嚴重病例心率和呼吸可不增快。
(4)肝臟增大以腋前線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