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在多數有膝關節遭受突然外翻或旋轉外力的外傷史,韌帶斷裂后,一般地膝關節內側顯著腫脹,局部發生劇痛,皮下淤血,青紫。關節內積血為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病人多用足尖走路,強度外展其膝關節時,則韌帶斷裂處有明顯疼痛。由于反射性肌肉緊張,關節活動受限,被動伸直時抵抗及疼痛。如將積血抽出后則關節活動即可恢復。陽性體征主要是內側副韌帶局部有明顯壓痛。
內側副韌帶分為部分斷裂、完全斷裂、合并半月板破裂或十字韌帶斷裂等三種病變。
部分破裂可局限于韌帶淺層或深層,上部或下部韌帶附著處,后上斜部或后下斜部,偶有韌帶破裂局部出血骨化則影響關節屈伸活動。
完全斷裂,可能為淺層自脛骨附著處撕脫,深層自股骨附著部撕脫或與此相反,其斷裂韌帶的斷端可竄入關節間隙,擾亂關節的活動。
由于韌帶富有彈性,不易斷裂,故淺層韌帶斷裂往往合并股骨髁撕脫性骨折,但韌帶在脛骨內髁附著處比較廣闊故發生撕脫性骨折的可能性較少。深層韌帶中央部斷裂時多合并內半月板邊緣破裂,加深淺二層在韌帶中央部斷裂,十字韌帶亦可同時斷裂,則膝關節的穩定性必遭到嚴重破壞。
二、診斷
診斷并不困難。有小腿外展受傷的外傷病史為診斷本癥的主要依據,其臨床表現為韌帶附近腫脹,出血,青紫,明顯壓痛。如完全斷裂時,可在副韌帶損傷處摸到有失去聯系的裂隙。膝關節側扳試驗是最重要的檢查方法,可確定損傷程度。檢查者一手握踝關節,另一手抵患者膝關節外側,膝關節應處于伸直位或屈曲30°位,施加外翻力。如果被掰開的內側副韌帶疼痛,表示韌帶已有損傷。如同時有松動,關節開口感,則為韌帶斷裂。為避免疼痛和肌肉的反射性保護,最好能在麻醉下或痛點封閉后再檢查。檢查時一定得囑咐病人放松肌肉,以免出現假陰性。
由于韌帶斷裂所引起的關節活動受限,采用普魯卡因局部韌帶封閉后,則關節活動即可恢復。但如系半月板破裂所引起的關節交鎖,雖抽出關節積血或局部普魯卡因封閉,其交鎖有時仍不能緩解。結構主要是膝關節MCL淺層,承受應力者,最容易受損。承受應力的順序即為損傷順序。另外,如果MCL損傷未經治療,久之,則繼發其他韌帶松弛,出現旋轉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