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征癥狀診斷
一.癥狀:
1.患者通常發病隱匿,
常出現單側眼紅、眼痛、眶周疼痛、刺激感或異物感,一些患者通常訴有視物模糊、眼前黑影,早期一般無明顯的視力下降,但在后期由于黃斑區受累及視網膜脫離可出現顯著的視力下降。
二.體征:
1.眼前段病變:
ARN的原始受累部位在中周部視網膜,眼前段是繼發受累,因此,眼前段反應一般較輕。可出現輕度睫狀充血,塵狀或羊脂狀KP、輕度至中度前房閃輝、少量和中等量前房炎癥細胞、散在虹膜后粘連,偶爾引起前房積膿。此種炎癥與其他多種原因引起的前葡萄膜炎不同,它通常引起眼壓升高,因此,對于發病早期即有眼壓升高者應考慮到此病的可能性。
一些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可同時伴有病毒性角膜炎,一些患者尚可出現彌漫性鞏膜外層炎、鞏膜炎、眼眶炎癥等。
2.眼后段病變:
眼后段改變主要有視網膜壞死病灶、視網膜動脈炎為主的視網膜血管炎和玻璃體炎癥反應。
視網膜壞死病灶最早出現于中周部視網膜,呈斑塊狀“拇指印”或大片狀黃白色壞死病灶,壞死病灶顯得致密、增厚,并從中周部向后極部視網膜推進。后期發生視網膜萎縮并有椒鹽樣色素沉著。視網膜血管炎通常累及視網膜動脈,靜脈也可受累,表現為血管炎、血管閉塞(血管變為白線)。此種血管炎不但可發生于視網膜壞死區域內,也見于外觀正常的視網膜,可伴有點狀或片狀視網膜出血。
玻璃體炎癥反應是此病的一個重要特征,幾乎所有的患者均可出現。通常表現為中度炎癥反應,玻璃體混濁、炎癥細胞浸潤,后期引起玻璃體液化、增殖性改變和牽引性視網膜脫離等。
除上述改變外,一些患者尚可出現視神經炎、視盤水腫、黃斑水腫、傳入性瞳孔缺陷等改變。
美國葡萄膜炎學會研究和教育委員會制定了以下診斷標準:
①周邊視網膜出現1個或多個壞死病灶,病灶邊界清楚。黃斑區的損害盡管少見,但如果與周邊視網膜同時存在,則不能排除ARN的診斷;
②如果不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病變進展迅速;
③疾病呈環狀進展;
④閉塞性視網膜血管病變伴有動脈受累;
⑤玻璃體和前房顯著的炎癥反應。視神經受累、鞏膜炎及眼痛有助于診斷,但不是診斷所必需的。ARN的診斷不依賴于壞死的范圍,只要符合上述標準,即可做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