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賴特綜合征一般治療
一、治療
無特效療法,一般治療原則如下:
1.支持療法
應臥床休息,并加強營養,補充維生素及攝入足夠的水分。待病情恢復正常,關節腫痛減輕,則應逐漸增加關節活動范圍,以避免受累關節變形及鄰近肌肉萎縮。
藥物療法
2.非甾體類抗炎藥物
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對緩解關節炎癥、控制發熱均有效。目前可供選擇的藥物很多,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一種,常用的有消炎痛、怡美力、樂松、莫比可、雙氯芬酸鈉(扶他林)、優妥等。非甾類抗炎藥是治療關節癥狀的最常用藥物。吲哚美辛(消炎痛栓)每晚100mg 塞肛,常常有效,但劑量增加常見頭痛、頭重腳輕和腹痛等副作用。非甾類抗炎藥物通常需要3個月左右,待癥狀完全控制后減少劑量以最小有效量鞏固一段時間,再考慮停藥,過快停藥容易引起癥狀反復。其他非甾類抗炎藥如雙氯酚酸、萘普生等也常有效。對應用非甾類藥物引起嚴重胃腸道反應或既往有胃十二指腸潰瘍史者,可選用雙氯酚酸或萘普生與米索前列醇的復合制劑。
3.皮質激素
對非甾類抗炎藥不能緩解癥狀的個別患者可短期使用皮質激素,對于骨肌腱附著部位炎癥需局部注射腎上腺皮質激素.激素的全身性給藥價值不大
結膜炎和皮膚黏膜的病變通常無須治療,但必須保持局部衛生,避免細菌感染。而虹膜炎則需要在眼局部使用糖皮質類固醇制劑. 外用皮質激素和角質溶解劑對溢膿性皮膚角化癥有用。口腔與生殖器粘膜潰瘍多能自發緩解無需治療。
4.疫抑制劑
當非甾類抗炎藥不能控制關節炎時,可能需加用柳氮磺吡啶,為增加患者的耐受性,一般以0.25g, 每日3次開始,以后每周遞增0.25g,直至1.0g,每日2次,維持1~3年。劑量增至3.0g/d, 療效雖可增加,但不良反應也明顯增多。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及甲氨蝶呤均有治療成功的報道。然而由于這種藥物的毒性較大,對絕大多數賴特爾綜合征患者不宜使用。
伴有艾滋病的賴特爾綜合征患者使用免疫抑制療法要小心.用于治療AS的柳氮磺吡啶可能有幫助
5.抗生素
有證據提示四環素(強力霉素100mg,每日二次,三個月)治療可能縮短衣原體后反應性關節炎的病程,長期應用抗生素能否改進患者的病程尚有爭議。
二、預后
非甾體類抗炎藥及激素可使癥狀緩解,但停藥后易復發。
本病多呈自限性經過,通常在2~6個月癥狀消退,外周關節炎完全恢復,皮膚和黏膜病變不遺留痕跡,血沉及C反應蛋白均可恢復正常,但本病有復發傾向。約20%患者X線有骶髂關節炎的表現。當最嚴重的癥狀緩解后,應盡早開始行關節功能鍛煉。
有些病例反應發作可轉為慢性病程,有報道長達20年。大部份病例可復發隨訪觀察5年以上,急性期恢復后不留任何癥狀者約20%,留有輕微癥改變工作者20%~30%,轉為慢性或復發性關節炎40%~60%,15%~25%病人最終因殘廢而改變工作或停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