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一般治療
一、治療: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是臨床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來勢兇猛,病情進展迅速,預后極差,是妊娠期母嬰死亡率較高的疾病之一,一經診斷即應根據病情輕重,確定處理原則,早期確診重癥胰腺炎是減低母兒死亡率的關鍵。
1.非手術治療 適用于急性胰腺炎初期、輕型水腫型胰腺炎及尚無感染者。妊娠期合并急性胰腺炎主要是保守治療:
1)禁食、胃腸減壓:保持胃內空虛、減輕腹脹、減少胃酸分泌,給全胃腸動力藥可減輕腹脹。
2)補充液體防治休克:全部經靜脈補充液體、電解質和熱量(依靠完全腸外營養),以維持循環穩定和電解質平衡,改善微循環保證胰腺血流灌注。
3)解痙止痛:診斷明確者發病早期可對癥給予解痙止痛藥,如哌替啶、解痙藥阿托品、山莨菪堿,禁用嗎啡,以免引起Oddi括約肌痙攣。
4)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抑制劑:如抑肽酶靜滴、H2受體阻滯劑、西咪替丁,藥物雖能通過胎盤但病情危重時仍須權衡利弊使用。
5)抗生素應用:通過細菌培養、藥敏選用敏感抗生素。
6)中藥治療:嘔吐基本控制后用胃管注入中藥。
2.手術治療 適用于診斷不確定、繼發性胰腺感染、合并膽道疾病、雖經合理支持治療而臨床癥狀繼續惡化者。重癥膽源性胰腺炎伴壺腹部嵌頓結石,合并膽道梗阻感染者,應急診手術或早期手術解除梗阻。
3.產科處理
1)預防早產:由于炎癥刺激宮縮使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早產率可達60%,故在治療同時須用宮縮抑制劑進行保胎治療。
2)密切監護胎兒宮內情況:急性胰腺炎繼發細菌感染時,細菌毒素、大量抗生素、孕婦低氧血癥等均可致胎兒宮內缺氧甚至死亡,故診治期間應密切監護胎兒宮內情況。
3)對終止妊娠及手術時機、指征的選擇目前尚無統一意見,崔志明(1996)認為:急性胰腺炎病程長,患者處于高分解代謝狀態,妊娠加重孕婦負擔難以提供足夠的熱量以保證胎兒生長和母體代謝需要;妊娠期盆腔充血利于炎癥擴散,當炎癥波及子宮漿膜層可刺激子宮收縮,加之腹膜炎以及手術的影響,術后引流物的刺激等易引起流產、早產;細菌毒素、重癥胰腺炎的低血容量及低氧血癥可致胎兒死亡,終止妊娠可使子宮縮小,有利于手術時清除胰腺壞死組織及術后引流灌洗,但手術治療并不能終止急性胰腺炎的病程進展。賈震川等認為多數妊娠晚期重癥胰腺炎可以用非手術方法治愈,待病情基本控制后再終止妊娠,病情危重時亦可考慮立即剖宮產終止妊娠,以搶救母兒生命。在治療期間應嚴密觀察宮縮情況,注意有無臨產征象。如孕婦已臨產可自然分娩,如死胎可引產,產后子宮縮小可便于手術;胎兒窘迫,但有生存能力應及時剖宮產。與非孕期急性胰腺炎比較,妊娠期急性胰腺炎預后較差(產婦死亡率33.3%,非孕期死亡率22.2%)。近年來由于外科技術的進展,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母兒死亡率已大為減低。
Ramin等(1995)報道了43例妊娠期胰腺炎患者,認為輕度胰腺炎通常對非手術治療有效,在保守治療后炎癥消退,平均住院8.5天,Sainio等(1995)報道由于急性胰腺炎是自限性的,90%病人在治療后3~7天炎癥消退,重癥胰腺炎由于低血容量、低氧血癥和酸中毒胎兒丟失率是高的,由于報道病例中一半以上有膽結石,少見的由膽道蛔蟲病誘發膽汁性胰腺炎,故有文獻報道對重癥壞死性胰腺炎可在十二指腸鏡下行Oddi括約肌切開術或腹腔清創引流術治療是有益的。
二、預后:
母兒的危險性與胰腺炎病情輕重有關,文獻報道母親病死率為5%~37%,急性重癥胰腺炎胎兒病死率可達40%。近年來,由于診斷及治療技術的改變,為妊娠急性胰腺炎預后的改善提供了條件,但總死亡率仍高于一般產科人群,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降低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孕婦及圍生兒死亡率,改善預后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