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性心肌炎一般治療
1.白喉性心肌炎西醫治療
藥物治療:
1.積極治療原發病 如給予白喉抗毒素4萬~10萬U肌內注射或稀釋后靜脈滴注。抗生素首選青霉素40萬~80萬U肌內注射,1次/d,療程7~10天。青霉素過敏者改用紅霉素40mg/(kg·d),分4次口服,療程同上。此外,利福平、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也有效。
2.絕對臥床休息 一般臥床休息時間不少于2個月,直至心臟完全恢復,因為有時極輕度的體力活動,如在床上坐起,去廁所大小便,即可能引起猝死。
3.適當應用營養心肌的藥物 如ARP、CTP、輔酶A、泛癸利酮(輔酶Ql0)、維生素B1、維生素C、肌苷及1,6-二磷酸果糖等。
4.糾正心衰及周圍循環衰竭 心衰者應給予低鈉飲食和限制水分攝入,慎用洋地黃類制劑,一般可先給予毒毛花苷K(毒毛旋花子苷K),成人每次0.125~0.25mg,兒童每次0.007mg/kg加50%葡萄糖20ml,緩慢靜脈注射,視病情可應用利尿藥和血管擴張藥。洋地黃用量應控制在常規劑量的1/2~2/3,以免發生中毒(此時病人對洋地黃類藥物敏感,易致過量中毒,應用時劑量宜小,但效果多不明顯)。如并發周圍循環衰竭時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間羥胺等。
5.糾正心律失常 對于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引起心排出量減少者,可應用阿托品、山莨菪堿或異丙腎上腺素0.5~1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內緩慢靜脈滴注,必要時安置心臟臨時起搏器。如出現心動過速,尤其是室性心動過速,應用利多卡因、溴芐銨或普魯卡因胺等治療,但劑量應比常規用量小,以免過度抑制心肌。此外,尚需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加強護理及支持療法等,均不容忽視。
白喉性心肌炎辨證論治
2.白喉性心肌炎中醫治療
偏方:1.邪毒犯脾侵心
證候:畏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咳嗽,胸痛,心悸,肌肉酸楚或口干,腹痛,腹瀉,或身熱雖退尚有咽痛,口干,心煩,心悸,胸痛,乏力,舌紅苔白或黃,數或結代。
治法:辛涼疏解,清熱解毒。
主方:銀翹散加減
用法:
加減:
2.心氣不足
證候:心悸氣短,頭暈乏力,自汗,動則悸發,靜則悸緩,舌苔卜白,質淡紅,脈細弱。
治法:補益心氣。
主方:五味湯加減
用法:
加減:
3.心陰虧虛
證候:心悸易驚,心煩失眠,口干微熱,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滋養陰血,寧心安神。
主方:天王補心丹加減
用法:
加減:
4.心脾兩虛
證候:心悸氣短,頭暈目眩,面色不華,神疲乏力,納呆腹脹,舌質淡,細弱。
治法:健脾養心,補益氣血。
主方:歸脾湯加減
用法:
加減:
5.肝腎陰虛
證候:心悸失眠,五心煩熱,眩暈耳鳴,急躁易怒,腰痛遺精,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滋養肝腎,養心安神。
主方:一貫煎合酸棗仁湯加減
用法:
加減:若便秘可加瓜蔞仁15g;陰虛潮熱,手足心熱者,可加地骨皮、白薇;口渴者加石
斛、玉竹;肝腎陰虛,虛火內熾,以致心肝火旺,而見心煩,急躁易怒,舌質紅者,可加黃
連、梔子。
6.脾胃陽虛
證候:心悸倦怠,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腹脹納呆,腰痛陰冷,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舌苔
白膩,質淡,沉細或結代。
治法:滋養肝腎,養心安神。
主方:一貫煎合酸棗仁湯加減
用法:
加減:若便秘可加瓜蔞仁15g;陰虛潮熱,手足心熱者,可加地骨皮、白薇;口渴者加石
斛、玉竹;肝腎陰虛,虛火內熾,以致心肝火旺,而見心煩,急躁易怒,舌質紅者,可加黃
連、梔子。
7. 心是祛
證候:心悸,善驚易怒坐臥不安,多夢易醒,食少納呆,惡聞聲響,舌紅苔薄白,脈細數或
弦細。
治法:滋養肝腎,養心安神。
主方:一貫煎合酸棗仁湯加減
用法:
加減:若便秘可加瓜蔞仁15g;陰虛潮熱,手足心熱者,可加地骨皮、白薇;口渴者加石
斛、玉竹;肝腎陰虛,虛火內熾,以致心肝火旺,而見心煩,急躁易怒,舌質紅者,可加黃
連、梔子。
8.痰濁阻滯
證候:心悸短氣,心胸痞悶脹滿,痰多,食少膚脹,或有惡心,舌苔白膩或滑膩,脈弦滑。
治法:理氣化痰,寧心安神。
主方:導痰湯加減
用法:
加減:
9. 血脈瘀阻
證候:心悸,短氣喘息,胸悶不舒,心痛時作,或形寒肢冷,舌質暗或有瘀斑,瘀點,脈虛
或結代。
治法:活血化瘀。
主方:血府逐瘀湯加減
用法:
加減:若兼氣虛者,可去柴胡、枳殼、桔梗、川芎,加麥冬、玉竹、女貞子、旱蓮草;若兼
陽虛者,去柴胡、桔梗,酌加附子、肉桂、淫羊藿、巴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