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外部性腦積水一般治療
一、治療
EH為良性自限性疾病,絕大多數患兒不需任何內外科治療,可待其自行消失。繼發性EH的輕癥病例亦可自愈,有原發病者要積極治療原發病。有顱內壓增高者,可用碳酸酐酶抑制劑如乙酰唑胺(醋氮酰胺),或脫水劑如甘露醇,以降低顱內壓。不主張采用前囟穿刺放液或腦脊液分流術。如有頻繁驚厥發作者,可適當短期內給予抗癲癇藥物。其治療以綜合治療為主,包括高壓氧、理療、促進神經細胞發育的藥物等治療手段。
對外部性腦積水的治療,提倡越早越好,一般來說半歲以前治療效果最理想。治療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治療所發現的異常,如驚跳、激惹、抽搐、癱瘓等。二是對今后在發育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異常進行預防性治療,如運動發育較同齡兒遲緩,十五個月還未能叫爸爸、媽媽或發音不清等,需早期進行干預治療,以保證今后生長發育正常。治療的方法和時間需根據病情而決定,輕-中度功能障礙或發育異常者,也需治療1-3個月以上。除醫生建議須在醫院住院治療外,多數可在門診定期復診,由醫生指導在家中治療。
二、預后
預后良好,常于2~3歲時自愈,無后遺癥發生。少部分患兒可能發展成為交通性腦積水(communicating hydrocephalus)。近年有學者追蹤隨訪,發現少數患兒可出現輕度的神經精神發育障礙,如運動發育遲緩和語言發育遲緩等,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