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內海綿狀血管瘤一般治療
一、治療:
1.原則上海綿狀血管瘤治療應手術切除,但因增長緩慢,不發生惡變,在視力正常和不影響美容的情況下,不必過于積極切除,可密切觀察。在臨床上多數病例就診較晚,癥狀和體征明顯,需外科治療。對于手術進路的選擇有不同意見。傳統的看法是以腫瘤的位置確定手術方式。位于眼球以后的均采用外側開眶術,暴露腫瘤后,予以摘除,手術一般順利。后部粘連者,采用顯微手術仔細分離。也有些作者則強調前路開眶,認為此腫瘤包膜完整,易于剝離,單純的眶緣皮膚切口可滿意地將腫瘤切除。以上兩種意見均有其正確和不完全妥當的方面。在手術之前,首先肯定組織學診斷,對有經驗的醫生來說,B超和多普勒超聲探查幾乎可以無誤地識別出海綿狀血管瘤;其次根據CT像選擇手術進路,凡病變位于眶尖,該部分缺乏透明三角區和一側眼眶多個腫瘤的采用外側進路為宜。因腫瘤原發于眶尖狹小的解剖空間內,與視神經、眼外肌和骨膜粘連,而這一部位集中了眶內多種重要結構,往往需要寬大的手術野直視下操作。如外側開眶仍有困難,可穿刺腫瘤穿破囊膜,放出血液使腫瘤萎縮,便于觀察深部結構。在一眶多個腫瘤、腫瘤大小不等,小的只有5mm直徑,也需要寬敞的手術野,便于探查,以免遺漏。至于CT圖像上保留眶尖透明區,腫瘤雖然深在,說明與周圍結構較少粘連。前路開眶,只暴露腫瘤前部,在多數情況下,不必分離腫瘤的周圍及后部,便可用組織鉗拖出。這是一種較為安全、并發癥較少,且術后反應輕的摘取方法。對于缺乏明顯眶尖透明區者,可按外側開眶準備,首先試用前路開眶,如有困難可延長切口,改為外側開眶。腫瘤位于視神經外側和下側,下穹隆結膜切口,必要時外眥切開。腫瘤位于視神經內側、內上側者,采用內上結膜開口,即可順利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