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直立行走開始,雙腳就扮演著重要角色——支撐全身力量。本期,我就為大家講講足部的保健知識,以及兩類人最該護好腳。
年齡增長,腳會變寬
人的腳就好比樹的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腳會發生改變:一是變得更寬、更長了。實際表現為,足弓較年輕時更扁平,腳的脂肪墊發生萎縮。這會導致老年人在走路、跑步時,腳部的骨頭直接與地面撞擊,容易引起腳后跟損傷;二是腳和踝關節不靈活,變得僵硬,不像年輕時那么柔軟了,容易扭傷;三是骨質疏松。老年人骨骼中的礦物質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骨膠質、骨蛋白遭到破壞,導致骨骼不像年輕時那么“堅強”了,受到撞擊、跌倒時容易發生斷裂、骨折。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想護好腳,一定要選擇一雙適合的鞋。首先要根據腳的形狀選鞋,買鞋時充分試穿,以保證腳的舒適度,如果穿上就難受,走路就會更不舒服。另外,還要考慮用途,如果參加慢跑,可選承托力好的慢跑鞋。建議老年人鞋里最好墊個透氣、舒適、防滑的鞋墊,比如仿鹿皮、棉布、毛氈等普通用途的鞋墊就可以。因為,有些老年人存在血液循環不暢、下肢靜脈栓塞等問題,走路時間長了容易腳部浮腫,當感到腳部發脹、鞋擠腳時,可以將鞋墊取出。
糖尿病人定期查腳
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約1.26億,通?;颊咴诎l病5~8年后會陸續出現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之一,重者甚至可導致截肢。糖尿病患者必須加強自身足部健康管理,定期到醫院檢查。
生活中,患者應注重自行檢查,包括是否有潰瘍、變色、老繭及溫度感覺異常等。由于患者腳部感覺不靈敏,泡腳的水溫過高會導致皮膚破損。泡腳前要用手或溫度計測下水溫,最好別超過40℃。洗腳后,要把腳趾間擦干凈。剪趾甲要小心,不要剪破皮膚,不要剪靠近兩側皮膚部位的趾甲,以免趾甲向內生長。還有就是穿鞋前,先用手摸摸里邊是否有異物,以免硬物硌傷皮膚。
腳疼三天應去就醫
不少人覺得腳疼是小病,可能是走路、站立時間長了引起的,緩兩天就好了。一些腳部疼痛,特別是持續幾天甚至幾周的,很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千萬不能忽略。在這里,我教大家兩個簡單的方法可以進行初步判斷。
第一,看腳上有沒有磨出來的水泡,皮膚顏色是否發紅。如果小指和拇指的骨突出部位發紅,說明腳松弛、變寬了,鞋穿起來會擠腳;看是否有腳病,如雞眼、繭子等。由于腳局部的骨頭負重增加,人體出于自我保護,會形成厚厚的角化層保護皮膚。局部皮膚突出、受力較大,就容易引起腳疼。第二,測感覺。可以雙腳對比,先按壓正常的一側,感受一下什么是“正常”,再按壓疼痛一側;也可以對比患側與手部的感覺有何不同,以確定疼痛是否正常。
護好雙腳的方法
1、鞋別太緊天寒地凍的冬季,大家都捂得嚴嚴實實的。有的人怕腳冷,刻意穿一雙比較緊的鞋,或是穿很厚的襪子,覺得這樣更保暖。但是,冬天穿鞋恰恰不能緊。因為,腳部血液循環通暢了,腳部保暖才會有效。
2、勤按摩經常做足部按摩能夠消除足部疲勞以及提高我們身體的免疫力的。搓腳其實就是先用右手掌搓左腳掌,然后再交替進行。我們在搓腳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手掌緊貼腳跟經腳心搓至腳趾,直到手心腳心發熱,反復做到十分鐘。
用熱水泡腳,可使腳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增強御寒能力。方法是:將腳泡在溫度較熱的水中以腳能承受的熱度為準,水要淹沒踝關節,每次浸泡十分鐘。中醫學認為: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溫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蠕,冬天泡腳丹田溫灼。
4、常保暖平時要穿上厚襪和暖鞋,減少腳部熱量散失。如在寒冷的環境中活動,要采取足部保暖措施,最好在原地踏步走或做做搖擺,活動腳趾10分鐘左右。
我們沒事的時候還需要多做腳部運動,這個動作不但能夠使得腳部的肌肉、筋膜、韌帶、穴位、神經末梢得到活動,還能夠起到促進腳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同時改善改善腳部供熱狀況。
6、防癬裂冬季氣候干燥、寒冷,足部經脈會因之而阻滯,使肌膚失養而致破裂、凍瘡等皮膚疾患。所以,除加強運動保暖外,還應加以防治,或用外用藥涂擦患處。此外,冬季穿著厚鞋襪,透氣差,往往會致足部真菌感染而出現足癬,平時應勤換鞋襪鞋墊,保持鞋內干燥,出現足癬應及時用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