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眼睛保健的說法很多,在愛眼日之際,今日記者專門收集了一些關于眼睛的各種流言,請眼科專家給大家釋疑解惑。
幼兒期遠視,可以不用理會?
眼睛也和別的器官一樣,有一個發育過程,在兒童期的時候,可能還看不清東西。所以有一種說法,覺得小孩子小的時候眼睛不好不用太擔心,長大了自然會好。
對于這種說法,專家說:“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大多數孩子小的時候都是低度遠視,到8-10歲逐漸趨于正視。若3-6歲期間發現有中高度遠視的,則需要重視,很有可能存在弱視,需要及時光學矯正與訓練治療。”
專家表示,孩子的視力有一個發育過程,如果孩子在入園體檢時,查出視力有問題,家長不能放松警惕,應當做一個視力篩查,以免遺漏。
“青少年近視低齡化是目前國內普遍的情況,有數據統計,國內中小學生近視率達到50%左右,高中和大學階段則達到了80%,如果單獨把小學階段拿出來統計,大約有30%的孩子近視,所以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近視情況。”專家說。
嬰幼兒時期,眼睛還處于發育階段,如果受到過多近距離用眼等因素干擾,就會促進近視的發展。比如近兩年來,因為iPad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長把這些電子產品當做哄孩子的工具,成為孩子近視的干擾因素之一。
“所以日前國家衛計委發布的《兒童眼睛視力保健技術規范》中,首次規定兒童持續近距離注視時間每次不宜超過30分鐘,操作各類電子視頻產品時間每次不宜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時間建議不超過1個小時,2歲以下兒童盡量避免操作各種電子視頻產品。”專家說。
抗疲勞的眼鏡能預防近視嗎?
電腦的普及使得用眼變得越加頻繁,許多人在下班之余,還將電腦作為娛樂工具。一些抗疲勞的眼鏡也應運而生,但這種眼鏡有用嗎?
“我個人覺得這只是概念炒作,因為幫助眼睛放松的方式很多,沒必要戴這樣的眼鏡。而且如果寄希望于戴著這種眼鏡來放縱自己長時間用眼,也是不科學的。”專家說,長時間用眼是疲勞的主要因素,如果感覺眼睛酸脹,就意味著眼睛疲勞了,需要放松。
作為眼科醫生,呂醫生推薦大家做個眼球操,即除了閉眼和睜眼,還可以轉動眼球,逆時針轉60次,順時針轉60次,然后向多個方向動眼球。用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眼球放松。
有框眼鏡比隱形眼鏡更安全?
有框眼鏡比隱形眼鏡安全,這個認識在許多家長腦中已經根深蒂固了,這樣的說法對嗎?
“不能這么說。有框眼鏡、隱形眼鏡以及激光治療近視等這些手段使用的人現在很多,每一種方法都各有其特點,關鍵是看你是否合理使用以及規范使用。”倪醫生說,比如隱形眼鏡,如果適合佩戴,操作護理得當,定期復查,應該是能安全佩戴的。
“佩戴有框眼鏡如果參加打球等劇烈運動,就不安全了,可能會因為沖撞導致鏡片破裂。”呂頌宜說,而隱形眼鏡在此時就顯現出優勢。
“有框眼鏡在邊緣部位存在盲點,而隱形眼鏡作為角膜接觸鏡,和角膜比較密合,這又是隱形眼鏡的優點。”專家說。
“如果佩戴隱形眼鏡,我建議不要長期戴,因為會影響到眼角膜的透氣性,最好回家后能夠摘除,佩戴有框眼鏡。”專家說,各種眼鏡都有利弊,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使用。
老花眼可以和近視眼相互抵消嗎?
老花可以和近視相互抵消,這在民間受到普遍認同。
“這個說法不正確,不能說抵消。原本近視的人年紀大了后,看近處的東西不用戴眼鏡能看,并非是無老花。老花是40多歲后調節能力自然衰退導致無法在不戴眼鏡的狀態下自由地看遠與看近。”專家說,所謂抵消就是近視和老花都不存在了,而事實上,近視和老花都不可能消除。老花的人調節功能降低,若遠處的東西能看清,近處就看不清了,而原本的近視看近處不戴眼鏡能看,剛好不需要調節,所以才會讓人產生兩者可以抵消的誤解。
“近視和老花的原理是不同的,近視是眼睛的眼軸拉長,導致外界的物體無法落到視網膜上成像。而老花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導致眼睛睫狀肌硬化,失去調節遠近的功能。”專家說,從這個角度來說,雖然老花可以從某種程度上使近視的人看近處的東西變得容易點,但是兩者的病變都已經存在了,無法相互消除。
“一般大多數人老花最多300度,如果近視超過300度,看近處的東西仍然困難,還是需要佩戴近視眼鏡的;如果近視不到300度,而且還伴有散光等情況,要佩戴的眼鏡就要兼具糾正老花和散光等功能了。”專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