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腿疼,而且經常覺得腿麻木,那么需要注意了解是哪一些因素所造成的,有常見的神經間歇性跛行或者是血管間接性跛行,都會引發這種疼痛感,不管是誰對于疼痛的原因了解必須重視。
如果把椎管比作房子,造成神經間歇性跛行的原因不外乎兩個,要么是椎管這個“房間”變小了,要不就是“房間”內的東西多了。
“房間”變小隨著年齡的增長,椎管前方的椎間盤失水退變后膨隆,甚至突出,從前方向椎管內擠入,后方的黃韌帶和小關節囊增生、肥厚,同時小關節也增生肥大得像拳頭一樣,從后方和側面壓向椎管。還有一種椎管狹窄來源于脊柱畸形,常見的是椎體之間的不穩定甚至出現明顯的滑移,使得連續平順的椎管出現扭曲或轉折。
“房內雜物”多罕見的情況是腫瘤性的,椎骨的原發或轉移性腫瘤向椎管內生長,或者椎管內脊髓或馬尾神經本身長了腫瘤,或者椎管內的轉移性腫瘤占據了椎管。
血管間歇性跛行與神經間歇性跛行的表現有點相似,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屬于血管外科疾病,后者屬于骨科范疇。由于兩者的發病都在老年期,脊柱和血管的改變可以同時存在,所以發病表現相似,不易區別。
血管間歇性跛行患者疼痛更大程度上與運動有關,而不是和脊柱姿勢的變化有關。其癥狀好發單側,伴有冷感,一般沒有感覺麻痹,步行停止癥狀即可改善、消失,最重要的是因為動脈閉塞,這一側的足背動脈搏動一定減弱或消失。
目前為止,還沒有預防椎管狹窄的方法。對輕度的腰椎管狹窄,可以采用短期臥床休息、理療、針灸、注射等保守治療。同時,可通過鍛煉腰背肌和腹肌的力量使脊柱獲得穩定,減輕椎體間和關節突之間的壓力。還可以通過腰圍等支具以及鍛煉減少腰脊柱的前突和過伸狀態,保持腰椎前屈的姿勢,以減少疼痛。
中重度的椎管狹窄需要通過手術把椎管后側的椎板、黃韌帶以及增生的關節突切除,以使脊髓和馬尾神經獲得足夠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