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年人出現大小便失禁,子女們一定要做好護理工作,需要每天有人陪著老人,導致老人大小便失禁的原因很多,比如有的人在工作中出現了外傷,有些人是因為腦神經系統出現了病變導致的大小便失禁,原因非常復雜,下面教大家正確的護理方法。
第一、大便失禁的護理方法
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通風。
2、肛門失禁的人的床應墊塑料布及布單,再用舊布等將病人臀部兜住,或用硬紙殼做成簸箕式樣,里邊墊上廢紙放在臀下,使后取出倒掉,以節省布類和清洗的麻煩。
3、最好掌握老人排便規律,按時接便盆排便。
4、保持肛門周圍皮膚清潔,一但發現有糞便污染,用柔軟衛生紙擦凈后再用溫水清洗局部皮膚,用毛巾擦干,并涂油膏于肛門周圍皮膚,防止發生皮疹或壓瘡。
5、便后用溫水肥皂洗凈會陰及肛門周圍,發現臀部有發紅現象時,可涂以凡士林油、四環素藥膏或氧化鋅軟膏等,夏天可補些爽身粉。
6、在可能情況下,與醫生協商每日定時為老人使用導瀉劑或灌腸,以幫助建立排便反射。
第二、小便失禁的護理方法
1、攝入適量的液體。向患者解釋多飲水能夠促進排尿反射,并可預防泌尿道感染。如無禁忌,囑患者每日攝入液體量2000ml。入睡前限制飲水,以減少夜間尿量。
2、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經常清洗會陰部皮膚,勤換衣褲、床單、襯墊等。
3、必要時應用接尿裝置接取尿液。女患者可用女式尿壺緊貼外陰部接取尿液。男患者可用尿壺接尿,也可用陰莖套連接集尿袋,接取尿液,但此法不宜長時間使用,每天要定時取下陰莖套和尿壺,清洗會陰部和陰莖,并暴露于空氣中,同時評估有無紅腫、破損。
4、對長期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留置導尿管,定時放尿,避免尿液浸漬皮膚,發生壓瘡。
5、持續進行膀胱功能訓練。安排排尿時間,定時使用便器,建立規則的排尿習慣,促進排尿功能的恢復。初始白天每隔1~2h使用便器一次,夜間每隔4h使用便器一次。以后逐漸延長間隔時間,以促進排尿功能恢復。使用便器時,用手按壓膀胱,協助排尿。
6、指導患者進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鍛煉,以增強控制排尿的能力。患者取立位、坐位或臥位,試作排尿動作,先慢慢收縮肛門,再收縮陰道、尿道,產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覺,在肛門、陰道、尿道收縮時,大腿和腹部肌肉保持放松,每次縮緊不少于3s,然后緩慢放松,每次10s左右,連續10遍,以不覺疲乏為宜,每日進行5~10次。
7、訓練間斷排尿,即在每次排尿時停頓或減緩尿流,以及在任何“尿失禁誘發動作”,如咳嗽、彎腰等之前收縮盆底肌,從而達到抑制不穩定的膀胱收縮,減輕排尿緊迫感程度、頻率和溢尿量。
8、病情許可,鼓勵患者做抬腿運動或下床走動,以增強腹部肌肉張力。
9、尊重患者的人格,給與安慰和鼓勵,使其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第三、治療
1.非手術療法(1)飲食調節治療肛管直腸的炎癥,使大便成形,避免腹瀉及便秘、消除肛管直腸炎癥刺激的不適感。常用的方法是多吃含纖維素高的及富有營養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肛管直腸有炎癥可對癥服用抗生素。如肛周皮膚有炎癥應經常保持肛周清潔,使其保持干燥或外用藥涂擦。
(2)肛門括約肌鍛煉方法是囑患者收縮肛門(提肛),每天提肛500次左右,每次堅持數秒鐘,這樣可增強肛門括約肌的功能。
(3)刺激肛門括約肌收縮對神經性肛門失禁者,可采用電刺激療法和針灸療法。電刺激療法是將刺激電極置于外括約肌內,用電刺激肛門括約肌及肛提肌使之產生有規律的收縮,部分肛門失禁患者可以得到改善。針灸療法是祖國傳統醫學的療法,有的患者亦可取得很好的療效,常用穴位是長強、百會、承山等。
2.手術療法
肛門失禁的手術治療主要用于肛管括約肌的損傷及先天性高位肛門閉鎖術后的肛門失禁。
(1)肛管括約肌修補術適用于外傷所致的肛管括約肌損傷的患者。一般在損傷后3~12個月內修補,如時間過長,括約肌可產生廢用性萎縮。
(2)肛管前方括約肌折疊術適用于括約肌松弛的患者。
(3)經陰道括約肌折疊術適用于括約肌松弛的患者。
(4)Parks肛管后方盆底修補術適用于嚴重的神經性肛門失禁及直腸脫垂固定術后仍有較重的肛門失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