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的重點是早期發(fā)現,及時就醫(yī)。腹痛、嘔吐、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是腸梗阻最常見的四個癥狀。專家指出,發(fā)生機械性腸梗阻時,可伴有腸鳴,好像有“氣塊”在腹內竄動,并阻塞于某一部位。腸梗阻早期,嘔吐呈反射性,吐出物為食物或胃液,進食或飲水均可引起嘔吐。其后,梗阻部位高低嘔吐各有不同,一般為梗阻部位越高,嘔吐越早、越頻繁。
1、腹痛腸梗阻患者大多有腹痛。急性完全機械性小腸梗阻病人中,腹痛表現為陣發(fā)性絞痛。主要是由于梗阻部位以上的腸管強烈蠕動造成的。多半在腹中部,常常突然發(fā)作,癥狀逐漸加重,持續(xù)數分鐘后減輕。間歇期可以完全無痛,但過一段時間后可復發(fā)。絞痛的程度和間隔期的長短取決于梗阻部位的高低及病情的緩急。
2、嘔吐腸梗阻患者幾乎都有嘔吐,早期為反射性嘔吐,呼出物多為胃內容物。晚期為反流性嘔吐,因梗阻部位高低不同,部位越高,嘔吐頻率越高,越厲害。小腸梗阻低位時嘔吐較輕也較輕。結腸梗阻時,回盲瓣阻止了反流的發(fā)生,早期可能沒有嘔吐,但后期回盲瓣由于腸腔充盈而關閉不全時也會出現劇烈的嘔吐,吐出物可能含有糞汁。
3、腹脹腹脹是一種較晚出現的癥狀,其程度與梗阻部位有關。高小腸梗阻因頻繁嘔吐多無明顯腹脹;晚期小腸梗阻或結腸梗阻者常出現明顯的全腹擴張。阻塞性腸段的擴張非常明顯,常表現為非對稱的局部擴張。麻痹性腸梗阻時,所有的腸管均擴張,故腹脹明顯。
4、便秘和停止排氣病人在完全性腸梗阻和停止排氣的情況下,排便和排氣現象消失。但是在高位小腸梗阻發(fā)生的前2~3天,如梗阻以下腸腔內有糞便和氣體積聚,則仍有排便和排氣現象,不能因此否認完全性梗阻的存在。類似地,在絞窄性腸梗阻,如腸扭轉、腸套疊和結腸癌引起的腸梗阻等,都會有血便或膿血便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