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神經官能癥是神經官能癥的一種特殊類型,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系統功能不全為主要表現,可兼有其他神經官能癥表現。主要癥狀是心悸、心前區疼痛、胸悶、氣短、呼吸困難、頭暈、失眠、多夢等。大多數發生在青年時期,20歲~40歲的人群最多,也可見于高中級白領、空巢疾病的中老年人、心梗中風后患者,甚至某些青少年,多見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婦女。
因焦慮、緊張、情緒激動、精神創傷等因素的作用,中樞神經功能興奮和抑制過程發生障礙,受植物神經調節的心血管系統也隨著發生紊亂,導致一系列交感神經過強的癥狀。另外,過度勞累,過少的體力活動,循環系統缺乏適當的鍛煉,以致稍有活動或不能適應,從而導致心臟血管反應過度而引起本病。
青年女性多見,心血管系統的癥狀多種多樣,時輕時重,但多不嚴重,一般沒有器質性心臟病的證據,但可能與器質性心臟病同時存在或以后者為基礎。心悸、胸痛、胸悶、胸悶、氣短是常見的癥狀,同時還伴有失眠、煩躁、緊張、焦慮、情緒低落、壓抑等。
檢驗
1.心電圖
通常以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律不齊等為特征,部分患者出現 ST段壓低或水平下移, T波低平、雙相或倒置,多在 II、 III、 aVF或V4-6導聯出現,且常發生變化,且常發生改變。進行鍛煉的陽性者也并不少見。大多數 Beta受體阻滯劑可使心率減慢,癥狀減輕或消失,心電圖ST-T波改變恢復正常,運動負荷試驗為陰性。
2.超聲檢查
心臟超聲檢查可排除心臟、大血管和瓣膜結構異常。
3.腦電地形圖檢查
腦電波普遍表現為不能很好的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