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膿性膽管炎又名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泛指由阻塞引起的急性化膿性膽道感染,是膽道外科患者死亡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多數繼發于膽管結石和膽道蛔蟲病。本病好發年齡為40~60歲,病死率20%~23%,老年人的病死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組,在非手術病例可高達70%。腹痛常見,是本病的首發癥狀,常有反復發作的病史。疼痛的部位一般在劍突下和(或)右上腹部,為持續性,陣發性加重,可放射至右側肩背部。發熱是最常見的癥
化膿性膽管炎的治療方法:
1.治療原則手術解除膽管梗阻,減壓膽管和引流膽道。但在疾病早期,尤其是急性單純性膽管炎,病情不太嚴重時,可先采用非手術方法。約75%左右的患者可獲得病情穩定和控制感染,而另25%的患者對非手術治療無效,并由單純性膽管炎發展成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應及時改用手術治療。
2.非手術治療包括解痙鎮痛和利膽藥物的應用,胃腸減壓也常應用。大劑量廣譜抗生素的聯合應用很重要,雖在膽管梗阻時膽汁中的抗生素濃度不能達到治療所需濃度,但它能有效治療菌血癥和敗血癥。最終還須根據血或膽汁細菌培養以及藥物敏感試驗,再調整合適的抗生素。如有休克存在,應積極抗休克治療。如非手術治療后12~24小時病情無明顯改善,應即進行手術。即使休克不易糾正,也應爭取手術引流。對病情一開始就較嚴重,特別是黃疸較深的病例應及時手術。
3.手術方法應力求簡單有效,主要是膽管切開探查和引流術。應注意的是引流管必須放在膽管梗阻的近側,在梗阻遠側的引流是無效的,病情不能得到緩解。如病情條件允許,還可切除有炎癥的膽囊,待患者渡過危險期后,再徹底解決膽管內的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