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造影主要就是用來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的一種心臟疾病經常會使用到的有效方法,是一種非常安全可靠的診斷手術,目前來說經常會廣泛的應用在臨床上面,也被認為是診斷冠心病的一個金標準,那么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在日常的生活中應該要怎么來檢查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1959年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兒科醫師Sones為一個有主動脈病變的患者做心臟造影的時候,利用特制的頭端呈弧形的造影導管,誤經肱動脈逆行送入主動脈根部,并將導管遠端分別置于左、右冠狀動脈口,將約30ml的造影劑直接注入左、右冠狀動脈內而使其清晰顯影,令人驚訝的是,患者并沒有像預期的那樣發生室顫,因為在這之前醫療界普遍認為向冠狀動脈里注射造影劑是非常危險的(會引起室顫),從而開創了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術。1964年,Sones完成了第一例經肱動脈切開的冠狀動脈造影術。
1967年,Judkins采用穿刺股動脈的方法進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使這一技術進一步完善并得以廣泛推廣應用[1]。目前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囊环N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就是利用血管造影機(圖1),通過特制定型的心導管經皮穿刺入下肢股動脈,沿降主動脈逆行至升主動脈根部,然后探尋左或右冠狀動脈口插入,注入造影劑,使冠狀動脈顯影(圖2、圖3)。這樣就可清楚地將整個左或右冠狀動脈的主干及其分支的血管腔顯示出來,可以了解血管有無狹窄病灶存在。
冠狀動脈主要是用來供應心肌血液的血管,由左右各兩只分別直接開口于動脈的左右部,因為血液對血管壁是不透光的,跟心臟重疊,所以血管腔內經常會發生一些粥樣的斑塊或者是比較的狹窄,在普通的x光下根本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