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本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如果是非典型性肺炎的話危害會更大,發現會非常急,患者最先表現出發熱癥狀,一般體溫要在38度以上;隨后會出現寒戰、頭疼、全身肌肉關節酸疼等,專家表示如果發現這些癥狀一定要及時治療。
一、癥狀
1、起病急
起病前有疫區居住史或與同類患者密切接觸史,潛伏期約2周(2~14天)。
2、本病在開始發生時一般表現為發熱
體溫常常不低于38℃,可能還會怕冷,伴隨有1~2周的不規則熱或弛張熱,稽留熱等。常發生的癥狀有,全身乏力、頭痛、肌肉酸痛和腹瀉;不常發生的癥狀有,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其他癥狀。
3、全身癥狀
(1)發熱為最常見的首發癥狀,伴畏寒、寒戰、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明顯乏力等。
(2)但老年、體弱、有慢性基礎疾病或近期手術者,不以發熱為首發癥狀。
(3)部分病人有腹瀉,嚴重病例可出現心、肝、腎功能損害的相應臨床表現。
4、呼吸系統癥狀
(1)早期表現為干咳,或少許白痰,偶見痰血。隨病情加重,逐漸出現胸悶、氣促,甚至出現明顯呼吸窘迫癥狀,即使吸氧亦無法緩解。
(2)一般無上呼吸道卡他癥狀(鼻塞、流涕等)。
5、體征
早期肺部體征不明顯,與胸部X線表現不相一致,往往胸部X線示兩肺廣泛性病變,但胸部體檢仍無異常發現,部分病人肺部聽診可聞少許干、濕性啰音或肺實變體征。
二、非典型性肺炎預防
1、控制傳染源(1)疫情報告
發現或懷疑本病時,應盡快向衛生防疫機構報告。盡可能地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2)對患者進行隔離
對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診斷病例應在指定的醫院按呼吸道傳染病分別進行隔離觀察和治療。
(3)隔離觀察密切接觸者
在家中接受隔離觀察時應注意通風,避免與家人密切接觸。
為防止病毒的進一步擴散,與患者密切接觸者以及醫學觀察病例應給予隔離。
2、阻斷傳播途徑
(1)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①勤洗手;避免去人多或相對密閉的地方。
②避免在人前打噴嚏、咳嗽、清潔鼻子,且事后應洗手。
③不隨地吐痰。
(2)社區綜合性預防
①排除住宅建筑污水排放系統淤阻隱。
②對患者的物品、住所及逗留過的公共場所進行充分的消毒處理。
③保持公共場所通風換氣、空氣流通。
3、保護易感人群
①保證足夠的睡眠以及適量的運動。
②均衡飲食,多喝湯飲水,注意保暖,避免疲勞。
4、前尚未制備預防疫苗
因此個人預防限于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工作生活環境,勞逸結合,均衡飲食,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