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優生優育政策的宣傳和普及,大家都開始注重孩子在出生前后的營養補充了。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高,按說孩子營養不會缺乏。但是在生活中,有太多的孩子有挑食和偏食的毛病,如果營養素不全面,就會造成個子矮小,生長緩慢等后遺癥。因此,做微量元素檢測是必要的。
1、檢查項目
人體由60多種元素所組成,微量元素雖然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多,卻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如果微量元素的攝入量過多、不足或缺乏,都不利于健康。微量元素在人體內與氨基酸、蛋白質或其他有機物結合,會形成多種生物酶、維生素、激素等,與人體的營養吸收、免疫、遺傳、內分泌、生長發育、抗感染等能力,均有密切關系。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中,鈣、鐵、鋅、鎂和銅五種元素尤其重要。重金屬元素鉛,在日常生活中含量很高,寶寶攝入過多的鉛,會對身體產生巨大的傷害。這六種元素的檢查是保健時醫生經常會建議要做的。
2、檢查的誤區
有些媽媽認為寶寶的微量元素檢查是醫院掙錢的一種手段,沒必要做,有些媽媽認為,寶寶按照醫生的要求給寶寶檢查的好,這樣才能知道寶寶的健康狀況。那么到底該是做還是不做?如果做了,又該如何看待檢查結果呢?其實,前面提到的兩種觀點都不太正確。微量元素檢查的作用是幫助醫生和家長了解寶寶在某一段時期體內主要微量元素的比例,以便對寶寶的健康做出正確的判斷,由此可見,它有存在的必要性。
3、檢查的重要性
目前寶寶進行的微量元素檢查主要是在定期體檢時,通常是半歲以后的檢查很重要,每年檢查一次。6個月以內的寶寶一般以母乳為主,完全可以確保充分補充各種微量元素,不必做檢測。6個月以后,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可能會出現添加不及時或不足的情況,這時醫生會通過詢問父母喂養情況,結合寶寶的身體表現,決定是否進行檢測。對再大一點兒的寶寶,醫生則會根據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復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況進行檢測。所以說,寶寶的微量元素檢查不是醫生下達的“圣旨”——必須做,而是醫生根據寶寶的情況建議家長給寶寶做。
4、檢查方法
不同的醫院和機構,檢測微量元素的方法可能也不同。通常來說,用靜脈血檢測是最準確的,但對小寶寶來說可能比較痛苦,所以最廣泛使用的篩查方法是采指血檢測。用頭發檢測微量元素的方法受外環境因素的干擾太多,準確性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