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和小孩的體質較差,免疫力也不高,容易受病毒的侵襲,感染然后患上支氣管炎,且病程長,隨著病情的發展,就會由肺波及脾,從而危及生命安全。治療支氣管炎,只要學會科學吸入、走動、摳痰、呼吸等方法,病痛就會遠離老人,還老人和小孩一份健康的體質。
1、蒸氣吸入法:
在慢性支氣管炎發作期間,自感有咳痰不爽、胸悶氣阻,這是因為痰液過于稠粘,附著于支氣管壁,難于用咳嗽的方法使之自行排出的緣故。此時可用直徑為10—15厘米的深桶杯盛半杯開水,將口鼻入杯口,用力吸蒸氣。待水稍冷再換開水,反復2—3次,便可將痰順利咳出。
2、走動轉體法:
較長時間臥床的病人,其咳喘癥狀都較為嚴重,行動也感吃力。因此,在氣候較為溫和的中午,應設法讓稍能走動的患者在室外漫步;畏懼寒冷者也應在室內活動。即使是確實不能起床者也應由家屬經常為之翻身、叩背,因為這些活動所造成的體位改變和肺部震動,都有利于血液循環和體液循環,更利于痰液排出。
3、緊急摳痰法:
嚴重的慢性支氣管炎伴肺氣腫的老人,很可能因感染嚴重,氣管粘液、炎癥滲出白細胞、脫落的上皮細胞太多而形成大量塊狀痰。病人發生痰阻時,家屬即用餐匙柄壓舌,將裹有紗布的手指伸向其喉,將阻塞的痰塊摳出,便可達到急救的目的。
4、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適用于神志清醒并能咳嗽的病人。取舒適體位,先行5~6次深呼吸,然后于深吸氣末保持張口狀,連續咳嗽數次,將痰咳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將痰排出;或病人取坐位,雙腳著地,雙手環抱一枕頭頂住腹部(促使膈肌上升),咳嗽時身體前傾,頭頸屈曲,張口咳嗽將痰液排出。有助于氣道遠端分泌物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
5、胸部叩擊與胸壁震蕩:
適用于久病體弱、長期臥床、排痰無力者;病人取側臥位,護士指關節微屈,手呈杯狀,從肺底由外向內、由下向上輕拍胸壁,震動氣遭,邊拍邊鼓勵病人咳嗽,以利痰液排出。禁用于未經引流的氣胸、肋骨骨折、有病理性骨折史、咯血及低血壓、肺水腫等患者。
6、體位引流:
體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氣管內分泌物排出體外,又稱重力引流。適用于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有大量痰液而排出不暢時;禁用于呼吸功能不全、有明顯呼吸困難和發紺者,近1~2周內曾有大咯血史,嚴重心血管疾病或年老體弱而不能耐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