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很多中老年人興起了購買保健品,比如說一些抗癌保健品,而這些保健品里面很多都是沒有生產批號,不具備保健功能的一些食品。對于普通人來說,在購買保健品的時候,一定要睜大雙眼,千萬不要被五花繚亂的一些廣告宣傳詞所迷惑。
1、未能證實保健品能夠抗癌
保健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歐美國家一般稱為“膳食補充劑(dietarysupplements)”,包括維生素、礦物質、草藥、氨基酸等。迄今,無論是觀察性研究還是臨床試驗都未能證實保健品能夠改善癌癥患者的預后,相反還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2、保健食品功能里沒有抗癌一說
食藥監部門專家稱,在我國允許使用的保健食品18項功能里,并沒有抗癌、防癌功能。對此,國家已出臺不少法律法規,明確要求保健品不得夸大使用功效,禁止虛假宣傳。
3、“洋保健藥品”不可輕信
而一些來自國外的“洋保健藥品”同樣不可輕信,不久前,美國FDA開列了一個清單,公示了187種消費者應該避免的假抗癌產品。FDA認為有強烈的證據證明這些保健品在抗癌方面完全無效,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危險和非法。
4、保健品亂象
保健品亂象依然未止,表明執法部門的監管力度仍有必要加強。此外,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有必要借助大眾媒體和輿論空間普及必要的醫療常識。類似于“沒有抗癌保健品”這樣的結論,讓更多人知道。
據了解,在國內首個肺癌患者應用APP“肺癌幫”,保健品的使用和功效也是用戶們非常關心的問題之一,而肺癌幫也在不遺余力的宣傳肺癌方面的科學常識,為此,他們邀請了國內外權威腫瘤醫院的專家和教授,向患者們普及肺癌的規范治療,還引入了美國癌癥研究所(NCI)的肺癌治療指南,幫助患者們正確、科學地對抗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