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淀粉酶是判斷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準,它的正常值是40~110U之間,人們需要對此有充分了解,只有這樣人們才可以更好地判斷自身的身體狀況,人們在檢查中如果發現自身的血清淀粉酶超過或者低于正常值,則需要及時地就醫治療,以避免引發系列疾病,早日恢復健康的體質。
一、血清淀粉酶正常值
40~110U(Somogyi),超過500u提示急性胰腺炎,但急性胰腺炎病例1/3~2/3血清淀粉酶可在500u以下,特別是重型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可在正常范圍,血清淀粉酶常在發病后2~12小時內升高,48~72小時后恢復正常。此時應測定尿淀粉酶,最好是測定兩小時尿的淀粉酶總量,每小時尿淀粉酶超過300u時,診斷的正確率可加倍。大多數急性胰腺炎屬于輕癥急性胰腺炎,經3~5天積極治療多可治愈。
二、治療措施
:①禁食;②胃腸減壓;③靜脈輸液,積極補足血容量,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注意維持熱能供應;④止痛治療:腹痛劇烈者可予哌替啶;⑤抗生素:由于急性胰腺炎是屬化學性炎癥,抗生素并非必要;然而,我國急性胰腺炎發生常與膽道疾病有關,故臨床上習慣應用;如疑合并感染,必須選用1~2種抗生素;⑥抑酸治療:以往強調常規應用,目前臨床仍習慣應用;如用(靜脈給H2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有預防應激性潰瘍的作用。
三、其他治療
重癥胰腺炎必須采取綜合性措施,積極搶救治療,除上述治療措施還應:
一、內科治療(一)監護如有條件應轉入重癥監護病房(ICU)。針對器官功能衰竭及代謝紊亂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密切監測血壓、血氧、尿量等;
(二)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保持血容量應積極補充液體及電解質(鉀、鈉、鈣、鎂等離子),維持有效血容量。重癥患者常有休克,應給予白蛋白、鮮血或血漿代用品。
(三)營養支持重癥胰腺炎患者尤為重要。早期一般采用全胃腸外營養(TPN);如無腸梗阻,應盡早進行空腸插管,過渡到腸內營養(EN)。營養支持可增強腸道粘膜屏障,防止腸內細菌移位引起胰腺壞死合并感染。
(四)抗菌藥物重癥胰腺炎常規使用抗生素,有預防胰腺壞死合并感染的作用。抗生素選用應考慮:①對腸道移位細菌(大腸埃希菌、假單胞菌、金葡菌等)敏感的抗生素;②對胰腺有較好滲透性的抗生素:如亞胺培南或喹諾酮類等,并聯合應用對厭氧菌有效的藥物(如甲硝唑)。第二、三代頭孢菌也可考慮應用。(五)減少胰液分泌生長抑素具有抑制胰液和胰酶分泌,抑制胰酶合成的作用。生長抑素和其似物八肽(奧曲肽)療效較好,它還能減輕腹痛,減少局部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首劑100μg靜脈注射,以后生長抑素/奧曲肽每小時用250μg/25~50μg持續靜脈滴注,持續3~7天。雖療效尚未最后確定,但目前國內學者多推薦盡早使用。
(六)抑制胰酶活性僅用于重癥胰腺炎的早期,但療效尚有待證實。抑肽酶(aprotinin)可抗胰血管舒緩素,使緩激肽原不能變為緩激肽,尚可抑制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血清素,20萬~50萬U/d,分2次溶于葡萄糖液靜脈滴注;氟尿嘧啶可抑制DNA和RNA合成,減少胰液分泌,對磷脂酶A2和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每日5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靜滴。加貝酯(FOY,gabexate)可抑制蛋白酶、血管舒緩素、凝血酶原、彈力纖維酶等,根據病情,開始每日100~300mg溶于500~1500ml葡萄糖鹽水,以2.5mg/(kg.h)速度靜滴。2~3日病情好轉,可逐漸減量。
二、內鏡下Oddi括約肌切開術(EST)對膽源性胰腺炎,可用于膽道緊急減壓、引流和去除膽石梗阻,作為一種非手術療法,起到治療和預防胰腺炎發展的作用。適用于老年人不宜手術者,需由有經驗的內鏡專家施行。三、中醫中藥對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療效。主要有:柴胡、黃連、黃苓、枳實、厚樸、木香、白芍、芒硝、大黃(后下)等,隨癥加減。四、外科治療(一)腹腔灌洗通過腹腔灌洗可清除腹腔內細菌、內毒素、胰酶、炎性因子等,減少這些物質進入血循環后對全身臟器損害。
(二)手術手術適應癥有:①診斷未明確與其他急腹癥如胃腸穿孔難于鑒別時;②重癥胰腺炎經內科治療無效者;③胰腺炎并發膿腫、假囊腫、彌漫性腹膜炎、腸麻痹壞死時;④膽源性胰腺炎處于急性狀態,需外科手術解除梗阻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