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止,很多人都會有過大腿脹痛,酸痛等不適癥狀,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多種,如運動過后,長時間站著,過度勞累,缺鈣等,那么具體怎么緩解這些不適癥狀呢,下面為大家具體介紹幾種方法,平時也要多曬曬太陽,適當活動,均衡營養,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喝溫水。希望以下的辦法會對你們有幫助。
運動醫學上將運動引起的肌肉酸痛分為兩種:
一種是運動后疼痛立即出現,但其消失得也快,這種叫做急性肌肉酸痛。
另一種是在運動后幾小時或一夜之后才出現,并伴有疲倦乏力,甚至會出現肌肉痙攣、僵硬等癥狀。這種肌肉疼痛消失得比較緩慢,常常3~4天甚至6~7天之后才能完全恢復,這種癥狀則稱為延遲性肌肉酸痛或運動后疲勞。
我們常說的肌肉酸痛主要是指后一種,即延遲性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與拉傷是有明顯區別的。實際上,肌肉酸痛是一種正常的、積極的生理表現。人們往往在力量訓練或一個不太適應(運動量偏大或新的運動項目等)的運動練習后,產生明顯的肌肉酸痛和不適。而這些癥狀在休息一段時間后會自然消失,當再次進行同樣的運動時肌肉酸痛癥狀會明顯減輕或不產生。而運動導致的肌肉拉傷就不同了,肌肉或韌帶拉傷會造成骨骼肌大面積的病理性改變,如細胞變性、細胞壞死等等,不僅影響繼續運動或訓練,還可能會帶來較嚴重的后果。
拉傷和肌肉酸痛的自我鑒別
肌肉和韌帶拉傷,會因一個損傷性動作而突然出現,而肌肉酸痛則是逐漸加重的。有一個辦法可以鑒別二者:肌肉酸痛通過牽拉能得到緩解,而如果是運動損傷,牽拉反而會使疼痛加重。
總之,運動后肌肉酸痛和肌肉(或韌帶)的損傷性質完全不同。肌肉酸痛可以通過休息、牽拉、按摩等得到緩解。而肌肉(或韌帶)損傷,就必須用醫學手段解決了。
為何肌肉會酸痛
肌肉酸痛產生的機制較復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乳酸堆積。②肌肉痙攣。③肌纖維或結締組織損傷。④其他因素。如組織間滲透壓產生變化或急性發炎等,也可造成肌肉酸痛。
乳酸是怎樣產生的
人體運動是需要能量的,如果能量來自細胞內的有氧代謝,就是有氧運動;但若能量來自無氧酵解,就是無氧運動。有氧運動時葡萄糖代謝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通過呼吸很容易被排出體外,對人體無害。而無氧運動時葡萄糖酵解產生大量乳酸等中間代謝產物,不能通過呼吸排除,就形成了乳酸堆積。
肌肉酸痛的自我處理
休息
休息能減緩肌肉酸痛的現象,并可慢慢促進血液循環,能加速代謝產物的排除,并能消除肌肉酸痛部位營養的供給與修復,使之恢復正常。
靜態伸展牽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緩解,有助于痙攣肌肉的恢復。對酸痛局部進行靜態牽張練習,保持伸展狀態2分鐘,然后休息1分鐘,重復進行,每天做幾次這種伸展練習有助緩解痙攣。
拍打按摩
對酸痛局部進行按摩,使肌肉放松,促進肌肉血液循環,有助損傷修復及痙攣緩解。當然也可以進行自我放松治療,一般以頸背、四肢為主,頭部和胸腹為輔,具體手法是:
1.捶打腰背
雙手握成空拳,輕捶肩背和腰部。也可以使用拍打棒依次交替拍打雙肩、后背、腰部和下肢等部位。拍打時,注意背部宜輕,下肢可偏重。
2.推拿腿部
從上至下在大腿的前內側及前外側反復推拿。
3.抖動雙腿
站或坐位,腿部肌肉放松并抖動,同時可進行踝關節的上下左右環形活動。
4.分推印堂
用雙手拇指從印堂穴(眉心)向左右分推至太陽穴,反復8~10次,每次之間停頓5~10秒鐘,然后五指分開,由前額發際推擦至百會穴5~6次,反復操作30次,每次間隔5~10秒鐘。
5.按揉胸腹
從上而下依次按揉前胸,反復20次;并從左至右環形推揉腹部,反復做20次。熱敷
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對酸痛的局部肌肉進行熱敷,可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加速肌肉酸痛的緩解和恢復,尤其是配合輕微的伸展運動或按摩,將更能加速消除延遲性肌肉酸痛,促其恢復正常。
怎樣避免運動后腰酸腿痛
熱身運動
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就像是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或低負荷的重量訓練,將能使肌肉活動部位的關節放松,加速血液循環,并要適當地伸展活動肌群。
循序漸進
運動的負荷、運動的時間要采用漸進式的方式逐漸增加,不要超過個人的能力范圍。
避免離心性收縮
從事不熟悉或不常從事的運動型態,特別是從事反復離心肌肉收縮運動時,更容易發生肌肉酸痛的現象,所以應該避免離心性收縮的運動。
避免陌生運動
中老年人對于不熟悉的運動項目,應盡量避免參與,除非有教練指導,否則易出現肌肉酸痛或運動傷害。
避免過度運動
不少人平時很少運動,偶爾運動一次,要把自己累得不行才覺得“過癮”,這樣難免第二天腰酸腿疼,所以不常運動的人要注意運動時適可而止。因為一次大量運動不但不能達到鍛煉的目的,反而對身體有害。
放松運動
從事激烈運動后的放松運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配合活動部位的伸展,可促進循環,可有助于減緩甚至避免肌肉酸痛的發生。
規律性運動
運動貴在長期堅持,且有規律性,如此不僅能鍛煉身體,還可以提高身體耐受性,減少肌肉酸痛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