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組成人體最重要的一部分,一旦血液發(fā)生疾病問題,需要及時治療。大動脈是人體主要的血液動脈,受傷之后會有嚴重的生命危險,所以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做什么不要碰傷大動脈。可是有的時候人們無法預料自己會發(fā)生哪些情況,所以大動脈血管破裂應該怎么辦呢?
主動脈夾層是主動脈異常中膜結構和異常血流動力學相互作用的結果。當主動脈結構異常是,自然容易發(fā)生主動脈的裂開,常見的因素包括:馬凡綜合癥、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特發(fā)性主動脈中膜退行性變化、主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炎性疾病等等。我們熟知的美國女排運動員海曼和男排運動員朱剛都是這些原因,而倒在運動場上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時,也容易造成動脈壁的損傷。
最為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幾乎所有的主動脈夾層患者都存在控制不良的高血壓現(xiàn)象。換句話所,高血壓的控制對于主動脈夾層的預防、治療、預后有著全面的影響,是最基本和最不能忽視的治療和預防手段。妊娠是另外一個高發(fā)因素,與妊娠期間血流動力學改變相關。在40歲前發(fā)病的女性中,50%發(fā)生于孕期。主動脈夾層的男女發(fā)病率之比為2~5∶1;常見的發(fā)病年齡在45~70歲,目前報道最年輕的病人只有13歲。
根據(jù)主動脈夾層內膜裂口的位置和夾層累及的范圍,目前醫(yī)學上有兩種主要的分類方法。最廣泛應用的是1965年DeBakey教授等,提出的3型分類法。Ⅰ型:主動脈夾層累及范圍自升主動脈到降主動脈甚至到腹主動脈。Ⅱ型:主動脈夾層累及范圍僅限于升主動脈。Ⅲ型:主動脈夾層累及降主動脈,如向下未累及腹主動脈者為ⅢA型;向下累及腹主動脈者為ⅢB型。1970年,Stanford大學Daily教授等,提出了另一種主要依據(jù)近端內膜裂口位置的分類方法:StanfordA型:相當于DeBakeyⅠ型和Ⅱ型,StanfordB型:相當于DeBakey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