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癥,菌血癥,膿毒血癥,這三種是完全不一樣的,不要混淆在一起,菌血癥是指的血液里面有細菌,但是由于人體的抵抗力強,細菌不會生長繁殖,敗血癥是由于細菌侵入血液當中,并且迅速的生長繁衍引起的全身的感染,毒血癥也是膿毒血癥,是指的身體產生持續的高溫,并且大量出汗細菌毒素全部都攻入血液。
菌血癥敗血癥膿毒血癥
一、菌血癥指血液循環中有細菌,但由于人體抵抗力很強,細菌并不生長繁殖,所以一般沒有明顯癥狀。二、敗血癥細菌侵入血液并迅速生長繁殖,引起全身性感染癥狀。發病特點是開始劇烈寒戰,以后持續40~41℃的高熱,伴有出汗、頭痛、惡心、三、毒血癥細菌毒素從局部感染病灶進入血液循環,產生全身性持續高熱,伴有大量出汗,脈搏細弱或休克。由于血液中的菌毒素可直接破壞血液中的血細胞,所以往往出現貧血現象。血液培養找不到細菌。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嚴重損傷、血管栓塞、腸梗阻等病變,雖無細菌感染,但大面積組織破壞產生的毒素,也可引起毒血癥。膿毒血癥與敗血癥區別
敗血癥是指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環,并在血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發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若侵入血流的細菌被人體防御機能所清除,無明顯毒血癥癥狀時稱為菌血癥。敗血癥伴有多發性膿腫而病程較長者稱為膿毒血癥。
敗血癥如未迅速控制,可由原發感染部位,向身體其他部位發展,引起轉移性膿腫。膿腫可發生在大腦的表面,導致腦膜炎;在心臟周圍的包膜上,引起心包炎;發生在心臟的內膜上,引起心內膜炎;如果在骨髓中,可導致骨髓炎;在大的關節中,引起關節的疼痛或關節炎。
最終因膿液的積聚,在體內的任何地方形成膿腫。嚴重者發生感染性休克和遷徙性病灶,所以敗血癥為新型表現。如果在敗血癥的基礎上發生了多發性的膿腫,病程更長,病情更重,就會出現膿毒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