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肥厚性心肌病并不是很了解,這樣疾病對人體健康損害很大,而且這樣疾病在治療的時候,也是需要很好的治療方法,因此在對它治療的時候,都是不能隨意的進行。
肥厚性心肌病: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曾被稱為主動脈瓣下肌性梗阻。Davies于1952年報道一家9位兄弟姐妹中5人得此病,其中3例發生猝死。1958年Teare描述心室間隔高度肥厚,其厚度遠遠超過左心室游離壁。且心肌細胞粗而短,排列雜亂,細胞間側向連接豐富稱為非對稱性心室間隔肥厚。1960年后被認為是原發性心肌病的一種類型,在各類心肌病中約占20%,因而稱為特發性梗阻性心肌病、特發性肥厚性主動脈瓣下狹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本病約30%的病例有家族史,可能具有遺傳因素。發病時間可從嬰幼兒到60多歲,但最常見的是在10~30歲之間,提示可能是先天性畸形,亦可能為后天獲得。1960年起Goodwin,Kelly,Morrow,Brockenbrough,Braunwald,Wigle等先后對本病開展外科手術治療。
通過以上介紹,對肥厚性心肌病也是有著更多認識,這類疾病治療的時候,都是要以手術治療方法為主,這樣對穩定患者疾病,才會有很好的幫助,而且這樣的疾病治療后,患者在飲食上,都是要合理安排,使得身體可以快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