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經敲打可刺激分泌膽汁,還可增加膽經的活動性,有利于身體各處積聚在膽經上的廢物排出。肝經敲打可緩解黃疸、脅痛等癥狀,對于目赤腫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從肝經、膽經的位置、敲擊力度、敲打手法等方面對敲打肝經、膽經進行。
1、肝經即足厥陰肝經,從大敦穴即大拇趾背部甲根邊緣約2毫米處開始,向上沿著足背內側上行小腿內側,離內踝八寸處與脾經相交后,上行膝腘內側,沿著大腿內側進入陰毛中,環繞陰部至小腹,行經胃旁向上通過膈肌,沿氣管上行進入喉頭部,與眼球后的脈絡相聯,上行出于額部,與督脈交會于頭頂部;
2、膽經指足少陽膽經,從瞳子外眼角的眼角處往上,從耳朵后面的風池穴,經過頸、肩,進入鎖骨上窩,向腋下,沿胸腹側面,在髖關節與眼外角的支脈會合,繼續沿下肢中線下行,經外踝前側到足第四趾外側的足外側處,在髖關節與眼外角的支脈會合,繼續沿下肢中線下行,經外踝前側到足第四趾外側端的足外側處。
局部有酸脹感,有輕微發熱,皮膚略紅,不會有局部疼痛,否則力度太大,造成局部皮膚紅腫、瘀血等癥狀,如果力度太大,可能無法起到作用。
敲肝經、膽經時,各個部位的敲打手法各有不同,如敲打頭部穴位,可以用叩擊或指梳的方法來進行,比如敲打頭部穴位,就是以敲打瞳子、率谷穴等方法。用空杯狀的手掌輕拍,風池穴可以用空杯狀的手掌輕拍,大腿部位的肌肉比較豐厚,可用手掌或保健錘敲擊,但要嚴格掌握敲擊的數量和力度。
為緩解身體某些癥狀,建議選擇專業保健醫師進行治療,或請在治療過程中咨詢專業肝經、膽經等,以免手法不當、敲擊量、力度不一致而加重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