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道,別名俞穴,指經絡網上獨特的點區位置,中醫學能夠根據中醫針灸或是推拿按摩、點按、艾炙刺激性相對的經脈點醫治疾患。穴道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藥學獨有的專有名詞。多見末梢神經和血管較少的地區。也叫穴、穴位。
內涵
腧(shù,第四聲)穴學是科學研究俞穴的部位特性、主冶功效以及基本基礎理論的一門課程,是中醫針灸技術專業的基本課程內容,在本技術專業中具備十分關鍵的影響力。當代融合俞穴的形狀構造和中醫針灸效用等開展科學研究,使俞穴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俞穴是身體五臟六腑經脈血氣滴注進出的獨特位置。“腧”通“輸”,或簡辦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黃帝內經》又稱作“節”、“會”、“氣穴”、“氣府”等;《針灸甲乙經》中則稱作“主骨”;《太平圣惠方》有稱作“穴位”;《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統稱為“俞穴”;《神灸經綸》則稱之為“穴道”。《素問.氣府論》表述俞穴是“脈氣所發”;《靈樞.九針十二原》說成“神氣十足之所游街進出也,非皮和肉骨筋也”。表明俞穴并并不是孤立無援于表皮的點,只是與淺層組織人體器官擁有緊密聯系、相互之間輸通的獨特位置。“輸通”是雙重的。從內通往外,反映病苦;由外通往內,接納刺激性,防治疾病。從這一實際意義上說,俞穴也是病癥的反映點和醫治的刺激性點。
穴位:是人類及小動物現有的電位差最大的皮下組織靜電場區,是神經主桿和末梢神經歷經的地區,是人類和小動物人體中電勢能最大的地區,這些毀壞或是壞死,及其外力作用毀壞及阻攔,都是造成麻、脹、癢、痛、酸等病癥,乃至會造成組織、人體器官、循環系統和心腦不適感、還可造成殘廢、衰退、室息及身亡等癥,穴位是活物中關鍵的靜電場,也是與人的大腦緊密聯系場地。身體累計穴道有720個,醫療器材402個,在其中重要穴道有108個,有活穴和致命傷之分,不至死的穴為72個,致命性為3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