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陰肺經是走動于胳膊里側的一條關鍵靜脈,屬肺部,本經一側11穴(上下兩邊共22穴),兩穴在胸上端,九穴遍布在上肢掌面橈側,首穴中府,末穴少商,本經俞穴主冶呼吸道癥狀和本經絡所歷經位置的癥狀。
中府:在云門內1寸,乳上三肋間凹痕中,主動脈應手,仰而取之。此穴是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的交會穴,有調養肺氣虛,治療咳喘的作用。
云門:在巨骨穴下,氣戶兩側各2寸陷者中。推拿此穴對咽喉腫痛,胸口痛,咳嗽有痰,呼吸不暢,發熱,四肢酸痛,肩部疼痛,后背疼痛有功效。
成都天府:在腋窩下3寸,肱二頭肌橈側緣(靠大拇指側)。此穴可醫治流鼻血不止,頭部血腫,眩暈,忽然受涼,喘氣,上臂橈側疼痛或發麻。
俠白:在臂后區,腋前紋頭下4寸,肱二頭肌橈側緣處。
尺澤:在肘區,肘縱紋上,肱二頭肌腱橈側緣凹痕中。此穴能調養肺氣虛,潤肺利咽,泄毒止疼。
孔最:在上臂后區,腕掌側遠側縱紋上7寸,尺澤與太淵聯線上。此穴為大腸經血氣聚集之處,主冶頭痛,發熱無汗和咳嗽氣喘。
列缺:在上臂,腕掌側遠側縱紋上1.5寸,拇短伸筋腱與拇長展筋腱中間,拇長展筋腱溝的凹痕中。此穴對面神經麻痹,頭痛,頸部不適感,上肢麻木,胳膊肘乏力,掌上熱,咳嗽,咳嗽有痰,胸悶氣短,咽喉腫痛,鼻疾,齒痛合理。
經渠:在上臂后區,腕掌側遠側縱紋上1寸,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中間。
太淵:在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中間,拇長展筋腱尺側凹痕中。此穴為肺經原穴,調養肺氣虛,化痰止咳,補氣血實際效果極好。
魚際:手中兩側,第1骨掌橈側圓心赤肥肉際處。有清肺潤肺,利咽喉的作用。
少商:在手指頭,大拇指末節橈側,手指甲根角側上邊0.1寸。
手太陰肺經循行線路
手太陰肺經起起源于胃里,下與腸子聯系,匯回來順著胃上口,越過隔肌,屬肺部。再從肺部到咽喉部橫出,來到腋下下邊,下滑順著手臂里側,走手中少陰,手厥陰經以前,往下到肘彎中,沿上臂里側橈骨邊沿(拇指方位),進到寸口(手腕子部橈側主動脈心搏處,即中醫調理處),從寸口踏入大魚際部(手掌心拇指方位較豐富的肌肉,由于像魚皮而而出名),順著小魚際邊沿,拓寬于拇指橈側尾端。它的支脈,從腕后橈骨莖突的上邊分離出來,邁向手反面到無名指橈側尾端,在這里經氣接任陽明小腸經。
手太陰功效與作用
本經俞穴主冶咳嗽,咯血,咽喉腫痛等肺系病癥及本經絡循行網上的別的癥狀,如咳嗽,喘氣氣粗,鬧心,胸悶氣短,胳膊的里側外緣酸疼厥冷或手心發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