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髎穴是足自然光膀胱經的普遍俞穴之一,位于髂后上棘與后正軸線正中間,適對第2骶后孔。。一些朋友對于次髎穴取法以及位置不了解,下面我給嚴厲查處共享資源一下次髎的精準地理位置圖和作用,供大家參考培訓學習。
姓名釋義
次髎,與上髎穴相對為次也。髎,孔隙率也。該穴名喻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進而從外皮引入人體。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上方經脈下降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率從地之天部輸入地的地區部,故名。
次髎的精準地理位置圖和作用
標準精確定位:次髎穴在骶部,當髂后上棘內下方,適對第二骶后孔處。
作用:次髎穴屬膀胱經,位于骶部,需要下焦盆骨,可強腰壯陽補腎,調理下焦氣輪,行車盆骨之氣血,是治療泌尿泌尿生殖系統癥狀的要穴,用于治療腎氣不足,腎精虛損之腰骶疼痛,疝氣,遺精頻繁;該穴內要胞宮,可規章制度胞宮,通絡活血化淤,行氣止痛,以用于月經不調,月經疼痛,子宮下垂;還可清瀉下焦濕熱而用于治療赤分必物下,小便不暢,遺尿;其輸通經絡的作用,可循經治療下肢痿痹。
次髎穴的快速取法
俯臥位,在第二骶后孔處選穴。
主冶癥狀
1.月經不調、月經疼痛、帶下病等婦科病;
2.小便不暢;
3.遺精頻繁;
4.疝氣;
5.腰骶痛,下肢痿痹。
臨床醫學專業應用:當今多見于治療腰骶神經痛、腰骶關節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勃起功能阻礙、泌尿感染等。
相關配搭
次髎穴配關元穴、三陰交穴,有調理下焦,活血化淤調經的作用,主冶月經不調,清稀。
次髎穴配商丘穴,涌泉穴,有健脾補腎,暖胞宮的作用,主冶月經疼痛不孕癥。
次髎穴配腎俞穴、中極穴、三陰交穴,治痛經。
次髎穴配腎俞穴、環跳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懸鐘穴,治腰痛、下肢痿痹[9]。
次髎穴配腎俞穴、氣海穴、百會穴、足三里穴,治十二指腸黏膜垂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