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感染角斑病關鍵傷害葉子和瓜條。葉子被害,始為水跡狀淡綠色后變淺褐色,因受葉柄限定呈多角形。中后期病斑呈灰白,易破孔。環境濕度大時,病斑上造成乳白色黏液。莖及瓜條上的病斑初呈水跡狀,近環形,后呈淡灰,病斑中間常造成裂痕,濕冷時造成菌膿。果子中后期爛掉,有異味。
細菌感染角斑病介紹
是一種植物病蟲害,其病菌為丁香花假單胞鏈球菌黃瓜角斑病發病變異Pseudomonassyringaepv.lachrymans(SmithetBryan)Young,Dye&Wilkie,屬薄壁菌門假單胞菌屬,常傷害于絲瓜、甜瓜、長豆角、棉絮、甜柿等。
細菌感染角斑病病發標準
(1)一般超低溫、高低溫、重茬的溫室大棚、溫室大棚病發重。
(2)此病為細菌感染病蟲害。病原菌在種子或隨病株殘體在土壤層中過冬。翌春由降水或農田灌溉濺到莖、葉上病發。菌膿根據降水、蟲類、農活實際操作等方式散播。
(3)病發適合溫度為18~25℃,空氣濕度為75%以上。在降水多、環境濕度大、地形低洼地、管理方法不善、重茬、自然通風欠佳時病發比較嚴重。
(4)磷、鉀肥不夠時病發也重。
(5)黃河以北地域露地栽培絲瓜,每一年7月中下旬為角斑病病發高峰時段,棚、室絲瓜4~5月為病發成熟期。
細菌感染角斑病定義區別
細菌感染角斑病主要癥狀易與霜霉病和生理性注水相搞混,應謹慎差別。角斑病與霜霉病的關鍵不一樣處是其病斑較小,色調淺,中后期破孔;葉背病部浸水狀顯著并造成奶白色菌膿。對光線觀查,葉子有透光性感。生理學注水的葉背出現多角形浸水斑,這類狀況關鍵產生在土壤溫度高、平均氣溫低,非常是連陰天、空氣相對濕度大、自然通風欠佳、蒸發遇阻時,體細胞內的水份穩定滲流到體細胞間,使葉片出現水跡狀污翠綠色黑斑或多角形軟斑。太陽出來后溫度上升,軟斑消退,葉片無痕跡。衰微的主莖,大白天溫度上升后水跡斑都不消退。飽經反復,細胞死亡,葉子變枯,或出
現泡沫病狀,即葉柄間葉脈突起,隆頂呈灰白,或暗紅色近環形黑斑,不破孔。[1]
細菌感染角斑病預防方式
1、農牧業防止種類挑選
運用抗病能力極強的津研6號、夏青等種類。
種子解決:在無病房或沒病主莖上留種,避免種子細菌很多。催牙前要開展種子消毒。常見的方式有:溫湯泡種,用50℃溫浸水20分鐘;用新植霉索200mg/Kg液或50%代森銨500倍液泡種1鐘頭;或用福爾馬林液150倍液泡種1.5鐘頭,后清洗催牙。
2、種植管理方法
和非瓜類蔬菜農作物推行2年以上的輪種。運用無菌檢測的大田土預苗。運用高壟種植,鋪裝農用地膜,降低澆灌頻次,減少田里環境濕度。保護區立即自然通風。多雨季節立即排水管道。立即清理田園風光,降低田里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