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由風寒或風熱火毒等邪犯喉,腎陰虛、肺虛氣弱,或神情失調、氣機郁滯等所致。常見于喉喑、喉癬氣厥、喉息肉、白喉、子喑等病中。
失音有暴瘖和久瘖之別。暴瘖多屬外感,猝然起病。由于風寒風熱之邪侵襲肺衛,肺氣不能宣散;或感受燥熱之邪,熏灼津液;或嗜食肥甘厚味、飲酒吸煙,而致痰熱內生,肺失清肅,皆可使聲音不出。久瘖多屬內傷,緩慢起病,多由久病體虛,肺燥津傷,或肺腎陰虛,精氣內奪,聲道燥澀而致。
功能性失音(聲)多見于情緒激動,如過度的緊張或極度悲慟后發生突然失聲,說不出話來。過去認為功能性失聲由精神因素引起,常用強刺激、針灸或心理暗示等方法治療。有學者認為,功能性失聲可用發音法矯正,通過改變患者的發音條件反射幫助其恢復。另外,醫源性功能性失聲是可以預防的,聲帶手術前告訴患者術后不需禁聲,注意休聲即可,醫師應對此提高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