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局限性水腫:局限性水腫大多數是由于炎癥引起的水腫。
⑴起病較快,伴有局部皮膚紅、腫、熱及壓痛和體溫升高,考慮癤、癰、丹毒、蜂窩織炎。這些病變多在體表,容易發現,到普通外科就診即可。
⑵伴有局部淺組織疼痛、壓痛,一般無發熱,考慮肢體靜脈血栓形成。在以上基礎上,同時有發熱,考慮血栓性靜脈炎。
⑶伴有下肢,多為小腿的靜脈擴張、彎曲、隆起,站立時更明顯,皮膚可見色素沉著及慢性潰瘍形成,考慮下肢靜脈曲張。
⑷伴有腹脹、腹壁靜脈曲張、下肢與陰囊(男性)、陰唇(女性)水腫,同時有肝脾腫大、下肢靜脈壓升高,考慮慢性下腔靜脈阻塞綜合征,病因有兩種:一是因為惡性腫瘤壓迫或腫瘤組織侵入靜脈引起阻塞;二是良性血栓形成。引起阻塞。(以上2~4三種情況可掛血管外科號就診)。
⑸起病緩慢,伴有發紺、氣促、咳嗽與聲音嘶啞,面、頸、上肢及上胸部水腫,頸靜脈、前胸表淺靜脈擴張,重時有胸水,考慮慢性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多由惡性腫瘤(肺癌、惡性淋巴瘤等)引起,少數為良性,由慢性結核性縱隔炎、原發性上腔靜脈血栓形成引起。可掛胸外科的號就診。
⑹伴有突然發生的、無痛的、硬而富有彈性的局限性水腫,水腫的皮膚呈蒼白或蠟樣光澤,水腫中央微凹下、邊緣無明顯的界限,多有對藥物、食物或周圍環境過敏史,考慮過敏反應所致的血管神經性水腫。如是因藥物引起則可到原就診科室復診,如因食物或周圍環境過敏,則應脫離過敏原因。
2.全身性水腫:由心臟、肝臟、腎臟及營養不良性疾病引起最多見,其次為內分泌障礙、結締組 織疾病所致。
⑴水腫逐漸形成,多是從下肢或下垂 部位開始而遍及全身,水腫為壓陷性,比較硬實、移動性較小,有心臟病史,同時有心力衰竭的體征,如心率快、頸靜脈怒張、肝大,嚴重時伴有胸腔、腹腔、心包積液,考慮為心臟疾病性水腫,如風濕性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等。可掛心內科號就診。
⑵起病較迅速,水腫以晨起出現,從眼瞼、顏面而發展為全身性,水腫較易移動,伴有血壓升高、尿量減少、考慮為腎病性水腫,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以至腎功能衰竭。可掛腎內科的號。
⑶從下肢輕度水腫開始而出現的全身水腫,伴有納差、惡心、黃疸、腹水、肝脾大、肝功能異常,加之有肝病史或酗酒嗜好,考慮肝病性水腫,如肝硬化、肝癌等。可掛消化內科的號或肝外科的號。對于腎臟病性、心臟病性、肝臟病性的全身水腫,往往意味著該臟器功能的衰竭,應及時檢查、診斷,進行必要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⑷伴有長期營養缺乏或體質消耗,當給以高熱量、高蛋白膳食(也就是增加營養)后,可使水腫消退,考慮營養缺乏性水腫。可掛消化內科的號。
⑸伴有皮疹、紅斑、關節痛及多系統損害,考慮系統性紅斑狼瘡。應掛免疫風濕科的號。
⑹伴有怕冷,皮膚干燥、有鱗屑,毛發脫落、稀疏,反應遲鈍,表情呆滯,水腫為黏液性水腫(皮膚受壓無凹),大多在產后大出血后出現,考慮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可掛內分泌科的號。
⑺伴有向心性肥胖表現、肌肉消耗、骨質疏松、血壓增高、糖耐量減低,考慮皮質醇增多癥。可掛內分泌科的號。
⑻伴有神經官能癥,表現為興奮、煩躁、易怒、失眠、懶散、思想不集中、月經來潮后癥狀消退,考慮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掛神經內科或婦科的號。
⑼伴有用藥后出現的水腫,停藥后可逐漸消失,考慮藥物所致水腫。到原就診科室復診。
皮下組織水腫的鑒別診斷:
1、心源性水腫:左心衰竭引起心源性肺水腫;右心衰竭引起全身性水腫,習慣上稱為心性水腫。
表現: 下垂部位的皮下水腫
發病機制:①鈉水潴留: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腎小管重吸收鈉水增多。②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和體靜脈壓增高。③其它因素:部分右心衰竭患者血漿蛋白濃度偏低,可能是心性水腫的因素之一。
防治原則:病因學治療,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輸出量。利尿,減輕心臟的負擔,同時適當地限制鈉水的攝入,減少鈉水潴留。
2、腎性水腫:因腎臟原發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水腫,稱為腎性水腫。分為腎病性水腫和腎炎性水腫。
1)腎病性水腫:是腎病綜合征的四大特征之一。
發病機制: ①低蛋白血癥所致的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是其發病的中心環節。②繼發于有效循環血量減少的鈉水潴留在腎病性水腫發展中也將起重要作用。
2)腎炎性水腫:主要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
發病機制:腎小球濾過率明顯下降的同時,腎小管的重吸收無相應減少,有的反而增加,因而發生嚴重的球-管失衡,導致鈉水潴留所致。
3、肝性水腫:原發于肝臟疾病的體液異常積聚稱為肝性水腫。
表現:腹水
發生機制: ①肝靜脈回流受阻;②門靜脈高壓使腸淋巴液生成增多;③鈉水潴留;④有效膠體滲透壓的作用。
4、肺水腫:肺間質(血管外組織間隙)中有過量液體積聚和/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現象,稱為肺水腫。由肺間質水腫到肺泡水腫。
發病機制:①肺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增高;②毛細血管和/或肺泡上皮通透性增高;③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④肺淋巴回流障礙。
防治原則:積極治療原發病。在改善通氣、輸氧、利尿等一般療法的基礎上,根據發病機制采取特異性治療措施。
5、腦水腫:腦組織的液體含量增多引起的腦容積和重量增加,稱為腦水腫。
分類和原因:①血管源性腦水腫:主要是腦內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含蛋白的液體進入細胞間障增多。②細胞中毒性腦水腫:常見原因有急性腦缺氧、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所致的水中毒和某些代謝抑制物的作用。③間質性腦水腫:主要是阻塞性腦室積水。
臨床特點:①明顯癥狀與體征;②重者可引起一系列功能紊亂:顱內壓增高引起的綜合征;局灶性腦體征;腦疝引起的繼發體征等。
發生機制:①血管源性腦水腫:微血管的通透性增高。②細胞中毒性腦水腫:急性缺氧或代謝抑制物的作用,ATP生成減少,細胞向外轉運鈉離子障礙,水分進入細胞導致腦水腫的發生;氧自由基損傷了膜的結構和功能;急性低鈉血癥時,細胞外液低滲,水分轉入細胞內。③間質性腦水腫:導水管被腫瘤或炎性增生所阻塞、壓迫,腦脊液生成和回流通路受阻,室內壓上升,腦脊液進行周圍白質,引起間質水腫。
治療原則:首先病因治療,在此基礎上應用細胞膜穩定劑、脫水劑或用外科減壓療法。
6、營養性水腫:因營養不足引起的全身性水腫稱營養性水腫,也稱營養不良性水腫。
表現:從組織疏松處開始擴展至全身皮下,以低垂部位為顯著,立位時下肢水腫明顯。
發生機制:①低蛋白血癥。②由于組織分解消耗留下空隙使組織間隙有更大負壓,為液體所代替。③由于細胞外液容量的增多,有效循環血量減少繼發性地使醛固酮、ADH增多。
治療原則:解除病因,補充營養。
7、特發性水腫:發生于中年婦女的一種病因尚未最終查明的全身性水腫。
表現:不規則的間歇發作,晨起時眼瞼浮腫、鼻梁變厚、面手指發緊,隨后乳房和腹部發脹。
發病機制:①體位因素。②微血管床異常。③體液因素的可能作用。
治療原則:解除病人的精神緊張,適當限鈉,減少站立,采用合適的利尿方法,并注意臥床休息。
1.避免久站久坐;在家或辦公時,每隔一段時間起身走動。
2.入睡前,將腳抬高超過心臟的高度即可。
3.食物避免重口味。鹽分不單只是食用鹽或吃起來咸的東西,其實是泛指所有的醬料、腌制物或含鈉量高的飲料。應多吃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鉀),因為鈉和胰島素會將水分滯留在體內,而鉀在體內的作用是排出水分。
4.生活規律不要過度勞累。
5.常運動;勤作腳板肌肉幫浦運動,預防及消除腿部腫脹。
6.不要穿過度緊身衣物,特別是在臀部和大腿會很緊的牛仔褲、束腹、束腰等會造成腹壓增加的衣物。
7.穿彈性襪。
8.避免穿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