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被迫體位有去枕平臥位、中凹臥位、半坐臥位、端坐位、側臥位、頭高足低位以及頭低足高位。 去枕平臥位常見于椎管內麻醉術后病人,目的是防止因顱內壓減低而引起頭痛。 中凹臥位常見于休克病人,目的是增加回心血量,進而增加心輸出量,以減輕休克危險。 半坐臥位常見于腹部有炎癥或腹部手術的病人,采取這種體位的目的是減少傷口處張力,緩解疼痛。 端坐位常見于支氣管哮喘病人,目的是緩解呼吸困難,因為此類病人平臥時會加重呼吸困難。 側臥位常見于需要做灌腸的病人,或需要做肛門及胃鏡檢查。 頭高足低位常見于因頸椎骨折而需要做顱骨牽引的病人,為他們提供反牽引力。 頭低足高位常見于妊娠時胎膜早破,以此體位防止子宮脫垂。 常用的檢查體位有襲胸位和截石位。
強迫性體位:“強迫性體位”指的是人們在生活、勞作時;身體被迫長時間地處于某種空間位置而形成了某種固定的姿態。
自動體位:指身體活動自如,不受任何限制,見于正常人或者某些輕病或疾病早期。
被動體位:患者因病傷部位不同,常自己采用一種舒適體位。有經驗者常以體位的姿勢來判斷疾病,從而采用正確救治方法。被動體位指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來調整或變換肢體的位置,處于一種固定而不適的狀態。
輾轉體位:體位是指身體在臥位時所處的狀態,觀察體位的變化可對某些疾病的診斷提供一些線索。輾轉體位表現為患者在床上輾轉反側,不停地變換體位。
1.適量運動 2.寫字,看電腦等保持良好的姿勢 3.飲食合理,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