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類型:
1、急性疼痛:軟組織及關節急性損傷疼痛,手術后疼痛,產科疼痛,急性帶狀皰疹疼痛,痛風;
2、慢性疼痛:頑固性疼痛最常見于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及椎間盤突出癥等;
3、頑固性疼痛:頑固性疼痛最常見于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及椎間盤突出癥等;
4、癌性疼痛:晚期腫瘤痛,腫瘤轉移痛;
5、特殊疼痛類:血栓性脈管炎,頑固性心絞痛,特發性胸腹痛;
疼痛程度的分類:
1、微痛似痛非痛,常與其它感覺復合出現。如癢、酸麻、沉重、不適感等;
2、輕痛疼痛局限,痛反應出現;
3、甚痛疼痛較著,疼反應強烈;
4、劇痛疼痛難忍,痛反應強烈。
疼痛性質的分類:
臨床上疼痛的性質多種多樣,有脹痛、刺痛、冷痛、灼痛、絞痛、墜痛、隱痛、游走疼痛、固定疼痛、遇風疼痛、遇熱疼痛、喜溫喜按疼痛、怕按拒按疼痛等。
疼痛形式的分類:
鉆頂樣痛、暴裂樣痛、跳動樣痛、撕裂樣痛、牽拉樣痛、壓扎樣痛。
疼痛的程度: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疼痛劃分成以下5種程度:
1.0度:不痛;
2.Ⅰ度:輕度痛,可不用藥的間歇痛;
3.Ⅱ度:中度痛,影響休息的持續痛,需用止痛藥;
4.Ⅲ度:重度痛,非用藥不能緩解的持續痛;
5.Ⅳ度:嚴重痛,持續的痛伴血壓、脈搏等的變化。
中醫的虛實疼痛:
1.虛是不榮則痛,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2.實是不通則痛,有氣滯、血瘀、寒凝、積滯、風濕熱邪阻滯經絡等。
常見的幾種疼痛:
頭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涉及到各個科室,尤其是在神經系統疾病中多見,其病因十分復雜。發病率高,人群中幾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頭痛發作,有人稱頭痛是僅次于感冒的常見病,其實頭痛是一種癥狀,而不是一種疾病。頭痛一般是指前面在眉毛以上,后面枕下部以上即頭顱上半部這一范圍的疼痛。
關節疼痛:在生活中,很多人受到關節疼痛的困擾。造成關節疼痛的原因很多,根據年齡、性別、發作部位、癥狀特征,一般可以歸納出軟組織性、軟骨性、骨性和炎癥性等原因。任何原因導致的關節炎,如能及時就醫,對癥治療,一般都能治愈或緩解。
腹痛:為臨床常見癥狀之一,可表現為急性或慢性,其病因復雜,多數為器質性,也可為功能性;多為腹腔內器官病變起,也可為腹腔外器官病變所致,因此在診斷時要全面考慮,詳細分析病史及各項檢查結果。
? 腰背痛是常見的癥狀,內科、外科、神經科、婦科等疾病均能引起腰背痛。大部分的腰背部疼痛是由于肌肉萎縮,外傷或脊柱變形造成的,但每10名患者中大約有1人是因為系統性疾病所導致。腰背部疼痛可能出現背部從脖子到腰部的任何一個位置,可能是一小部分,也可能擴散到很大范圍。
任何減弱細纖維傳入和(或)加強纖維傳入的措施均有助于治療或緩解疼痛。
藥物治療:除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非麻醉性鎮痛藥(如阿司匹林)和與阿片受體結合的麻醉性鎮痛藥(如嗎啡)等常用于止痛外,一些非固醇類抗炎藥也已開始應用。參與下行抑制通路的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以及某些多肽等的發現,也為疼痛控制提供了新的應用前景。
中醫:推拿、按摩、熱療、電療等物理療法也可緩解疼痛。針灸和輕度電刺激神經等療法,在疼痛特別是慢性痛治療上已被廣泛應用。
外科手術療法:很難達到長時緩解疼痛的目的。外科醫生因而日益傾向于非損傷治療,用儀器對內源性疼痛抑制系統的有關部位(如粗纖維在其中上行的脊髓后索)進行電刺激。
基于心理因素在疼痛:安慰劑、催眠、暗示、松弛訓練和生物反饋等加強正性情緒活動等心理療法,以及其他增強信心和減輕恐懼的任何藥物或處理,均有助于緩解或減輕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