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兩性均可發生,臨床上并非少見,因在晚期才出現典型癥狀,使臨床診斷率較低。多為亞急性或慢性起病,亦可急性起病,通常有轉為慢性遷延、時起時伏的趨勢。局部交感神經鏈病變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節段性不對稱性及強烈擴散性和周期性加重等特點,因受損的交感神經節不同,臨床表現不盡相同,但都有共同的臨床癥狀。
2.疼痛及感覺障礙 疼痛呈發作性或持續性,伴發作性加劇,夜間較重,情緒波動、體力勞動、天氣變化及寒冷刺激等因素均可使疼痛加重,范圍較彌散,有廣泛擴散趨勢。受損交感神經節的體表投射區可出現壓痛,如發現壓痛點常有助于定位診斷。可出現各種各樣的感覺異常,如麻木、蟻走樣感等,客觀感覺障礙較主觀癥狀輕,多為痛覺異常,溫度覺異常較少見,觸覺及深感覺障礙更少見。
3.皮膚及附屬器改變 皮膚可出現刺激性癥狀,如出汗增多及立毛反射亢進;亦可表現為功能缺失癥狀,如皮膚導電性能減低、出汗減少及立毛反射減弱等。此外,皮膚還可出現營養障礙、干燥萎縮、毛發脫落及指(趾)甲變脆等。
4.血管功能障礙 主要表現為小動脈和毛細血管痙攣,亦可出現血管張力減退,甚至發生麻痹,以及軀體神經功能障礙。
根據某一側交感神經支配區內出現發作性或持續性疼痛,或交感神經節投射區有明顯的壓痛,可考慮本病。
周身出汗:人的汗腺最發達,人的出汗可分為三種:溫熱性出汗,精神性發汗,味覺性出汗。出汗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汗液可以帶走體內多余的熱量和一些諸如尿酸、脂 肪酸等代謝產物。可是也有疾病導致出汗。過多出汗,可造成人體血液循環的流量減少,循環變慢,使得人體的散熱量趨減,從而導致體溫升高。大量出汗,還能使人體鹽分流失,細胞因缺鈉而造成熱痙攣。
出汗異常:出汗是人體的體溫調節方式。當我們覺得熱的時候,或者在做運動的過程中,出汗可以通過汗液的蒸發幫助機體把體溫降低到正常水平。但是,汗出得異常也不是件好事。
提高臨床醫生對本病的認識,早期診斷治療,可以有效的緩解臨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