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結石如果可以自然排出,過濾以后自然干燥,結石的顏色是灰色,竭色為主的混雜色,大小在1mm左右,由于小,排除時無障礙感無痛,但不會變軟,會沉淀在液體下。
腎結石在疼痛和血尿發作時,可有沙粒或小結石隨尿排出。結石通過尿道時有尿流堵塞并感尿道內刺痛,結石排出后尿流立即恢復通暢,病人頓感輕松舒適。
尿管結石和腎結石的癥狀基本相同。輸尿管中上段結石引起的輸尿管絞痛的特點是一側腰痛和鏡下血尿。疼痛多呈絞痛性質,可放射到同側下腹部、睪丸或陰唇。血尿較輕微,大多數僅有鏡下血尿。
(一)養成多飲水的習慣
多飲水可稀釋尿液,降低尿內晶體濃度,沖洗尿路,有利于預防結石形成及促使尿石排出,一般成人每日飲開水或磁化水2000毫升以上,對預防結石有一定意義。
(二)解除尿路梗阻因素
積極處理尿道狹窄、前列腺增生癥等,以解除尿路梗阻。
(三)積極治療尿路感染
(四)長期臥床病人,應鼓勵及幫助其多活動,借以減少骨質脫鈣,增進尿流暢通。
(五)調節尿液酸堿度
根據尿石成分,調節尿液酸堿度,可預防尿石復發,如尿酸鹽、草酸鹽結石在酸性尿中形成,磷酸鹽、碳酸鹽結石在堿性尿中形成。
(六)防治代謝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者應行手術治療。
(七)飲食調節和藥物預防
根據結石的成分適當的調節飲食,如草酸鹽結石病人,宜少吃富含草酸的食物,如土豆、菠菜等,口服維生素B6,可減少尿中草酸鹽的排出,口服氧化鎂,可增加尿中草酸鹽的溶解度。磷酸鹽結石病人宜低磷低鈣飲食,口服氯化銨酸化尿液,有利于磷酸鹽的溶解。尿酸鹽結石的病人,宜進吃含嘌呤豐富的食物,如肝、腎及豆類,口服枸椽酸合劑或碳酸氫鈉,堿化尿液,使尿液pH保持在6.5以上。
上海新科結石病醫院專家指出由于尿路結石病因復雜,結石的高發生率及治療后容易復發,仍是目前臨床面臨的挑戰性難題之一。因此,在采取預防措施時應盡量考慮患者個體可能的具體原因,因人而異制定預防措施。
泌尿系結石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和尿道結石等,發作時主要有腰腹部劇痛,嘔吐、惡心等癥狀。他指出,為了預防泌尿結石,減少結石疼痛的發作,應該多飲水,少吃含鹽、含糖、含鈣高的食品,同時還要多運動。
如果飲水過少,會使尿液過度濃縮,尿鹽沉淀,增加結石形成的機會。而多飲水,會使尿量增加,能沖刷、清潔尿路,在有尿路感染的情況下,多飲水還能加強引流,有利于對感染的控制,降低感染結石的生成。因此,夏季應注意多飲水,至少保證保證每天飲水1-2斤。
另外,口渴時也最好不要過飲啤酒和其它硬度過高的的飲料。同時,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以免空氣干燥,使身體喪失大量水分。經常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們更應注意增加飲水量,以補償大量出汗所丟失的水分。要養成飲水習慣,主動多飲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
飲食上,少吃動物內臟,菠菜、豆腐,辣椒、果仁、咸魚、咸肉、鹽制品。另外,要多吃低鈣飲食,少吃乳制品,因乳制品中含鈣質較多。少吃糖,因為吃糖后尿中鈣離子濃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會增加,也會增加結石形成的機會。
最后,預防泌尿結石,還要注意多運動,長期不活動,可增加尿沉淀機會而形成結石。
(八)預防“四少一多法”:
一多:多飲水、不憋尿 每日飲水量要在3000~3500ml,飲水要分多次,并在全天中平均分配。
一少:少喝啤酒。釀啤酒的麥芽汁中含有鈣、草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質,他們相互作用,可使人體內的尿酸增加,成為形成腎結石的重要誘因。
二少:少吃肉類、動物內臟。因為肉類代謝產生尿酸,動物內臟是高嘌呤食物,分解代謝也會產生高血尿酸,而尿酸是形成結石的主要成分。
三少:少吃鹽 太咸的飲食會加重腎臟負擔,而鹽和鈣在體內具有協同作用,且會干擾防治腎結石藥物的代謝過程,食鹽每天的攝入量應小于5克。
四少:少吃糖 食糖后尿中的鈣離子濃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會增加,尿酸度增加可使尿酸鈣、草酸鈣易于沉淀,促使結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