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炎癥,白細胞可升高。
X線胸片可顯示上縱隔腫塊、縱隔和氣管旁淋巴結腫大、胸水,CT檢查更適合于胸片無典型發現者。通過內窺鏡或剖胸肺活檢或淋巴結活檢,或細胞學檢查等手段以明確病因。
臨床表現取決于起病緩急、梗阻部位、阻塞程度和側支循環形成情況。通常為隱性起病,半數以上已有2~4周病史,進而出現特殊的癥狀和體征。最常見的癥狀為呼吸困難、面頸水腫,其次為軀干和上肢水腫,胸痛、咳嗽、咽下困難亦可出現。如繼發顱內壓升高則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體檢有胸、頸靜脈擴張,顏面水腫,呼吸急促,也可有顏面紅腫,上肢發紺和水腫、聲嘶和(或)Horner綜合征。
根據病史 ,臨床表現,輔助檢查,可作出診斷。
皮下靜脈呈網狀怒張:是血栓性靜脈炎的臨床癥狀之一。本病是以靜脈壁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癥和管腔內血栓形成為特征的靜脈疾病。血流緩慢和渦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及血管內膜損傷是其主要病因。臨床上分為淺表性血栓性靜脈炎,深靜脈血栓形成兩類。
下腔靜脈血栓形成: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臨床常見疾病,而下腔靜脈血栓形成是較為嚴重的一種類型,并發癥多,預后不良,近年來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尤其是腫瘤晚期、腫瘤放化療期間、下腔靜脈血栓濾器植入后合并的下腔靜脈血栓形成增多,已經引起廣大醫生的重視.
靜脈回流障礙:體循環靜脈管輸送血液流回右心房的過程。體循環靜脈系統的血容量很大,占血液總量的一半以上。靜脈易擴張,又能收縮,因此起著血液貯存庫存的作用。靜脈的收縮和舒張可有效地調節回心血量和心輸出量,使循環機能能夠適應機體在各種生理狀態時的需要。靜脈回流的基本力量是小靜脈(又稱外周靜脈)與腔靜脈或右心房(又稱中心靜脈)之間的壓力差。小靜脈壓力的升高或腔靜脈壓力的降低都有利于靜脈回流。由于靜脈管壁薄,靜脈壓低,所以靜脈回流還受到外力如肌肉收縮的擠壓作用、呼吸運動、重力作用等等的影響。當上述因素阻礙靜脈回流時,機體會出現種種表現。
積極治療,預防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