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脫落后的1周—1個月內,新生兒若用力咳嗽、哭鬧使腹內壓升高時,臍殘留端內血管會有少許開放,出現少量滲血。其原因是,斷臍后臍帶內的血管僅為功能上的關閉,從解剖上講仍未關閉,是一個潛在的通道。一旦孩子腹壓升高,臍部就會有少量出血,表現為新生兒的衣服上的少許咖啡色或鮮紅色的血跡。此時家長不必驚慌,先用75%酒精輕輕地擦去臍部的血跡,再用消毒紗布包扎。切不可用末消毒的水或布條來擦洗或填塞肚臍眼來止血,以免造成臍部感染。
應與新生兒出血癥鑒別: 新生兒出血癥(hemorrhagic disease of newborn,HDN) 為維生素K依賴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減少而引起的出血,發生于1周內的新生兒叫新生兒出血癥。
新生兒處于生長發育期間,一些器官和組織尚未發育成熟,新陳代謝旺盛,血液循環需要的時間短,吸收、排泄都比較快,抵抗力弱,容易生病,對藥物的反應敏感性強,用藥不當,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1.應注意解熱鎮痛劑的使用:一般應避免使用此類藥物,因為這類藥物可引起新生兒青紫癥、貧血,以及肚臍出血、吐血、便血等。所以一般不用這些藥物如小兒退熱片、APC片,除非萬不得已,不可采用,即使應用,劑量切忌不可過大,用藥時間不可過長。
2.注意某些抗生素的使用:如四環素類藥物,都容易引起黃斑牙;氯霉素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可使服藥的新生兒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粒細胞缺乏癥;新霉素可引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和耳聾。
3.盡量少用藥:對于新生兒,應注意護理,避免生病,盡量少用藥,在新生兒發熱、炎癥時盡量采用中藥制劑,清熱解毒藥,有很好的療效,選用一些中成藥沖劑和糖漿制劑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