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早期維生素B1缺乏可表現為食欲減退,乏力,頭痛,肌肉酸痛,體重減輕等。隨著病情加重,可出現典型的心血管系統與神經系統癥狀(末梢神經炎)。
(一)神經系統 中樞與周圍神經系統損害,稱為"干性腳氣病"(dry beriberi)。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較典型表現為上升性對稱性的感覺,運動及反射功能受損。起病多從肢體遠端開始,下肢多見于上肢,可有灼痛或異樣感覺,呈襪套型分布,逐漸向肢體近端發展,原來感覺過敏處漸趨遲鈍,甚則痛覺,溫覺及振動感覺依次消失。伴肌力下降,肌肉竣痛,以腓腸肌為著,上下樓梯困難。繼而足、趾下垂,肌肉攣縮,臥床不起。腱、膝等反射功能少數初期亢進,但一般以后均減退或消失,部分患者治愈后反射仍不能完全恢復。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可累及迷走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外展神經,聽神經,喉返神經,膈神經等。表現為"Wenicke-Korsakoff"綜合征。癥狀包括嘔吐,眼球震顫(水平多于垂直震顫),眼肌麻痹,發熱,共濟失調,神志變化,進而昏迷,亦可伴有記憶缺失,學習能力下降及虛構癥等。
(二)心血管系統 心血管系統損害稱為"濕性腳氣病"(wet beriberi)。表現為心臟擴大,周圍血管擴張,靜息時心動過速,氣促,胸痛,水腫。如不及時治療,可致急性心力衰竭,往往突然發生,病情危急,呼吸極度困難,心率加速,心濁音界向二側明顯擴大,心音呈鐘擺音,心前區有收縮期雜音,肺動脈第二心音亢進。動脈壓稍低,脈壓差大,靜脈壓顯著升高,頸及股動脈搏動增強。肝臟腫大,全身浮腫,少尿。心電圖示心動過速,P-R間期縮短,T波雙相或倒置,低電壓,Q-T間期延長。嬰幼患兒以心臟累及為主,表現為食欲不振,嘔吐,煩躁不安,失眠,發展迅速可致角弓反張,抽搐,心力衰竭,可致死亡。患兒母親常系隱性或有臨床表現的腳氣病患者。
鑒別診斷:臨床應排除下列疾病如病毒性腦炎、腦膜炎、急性喉炎、手足搐搦癥、急性中毒、破傷風、先天性心臟病等。
預防:一般維生素B1缺乏者可用口服硫胺素片5~10mg,每日3次。如不能口服,或腸道吸收不良,可肌肉注射10mg,每日1~2次。對病情危重者,應立即給予50~100mg硫胺素靜脈或肌肉注射。以后每4小時注射20~40mg,心衰水腫明顯可輔以利尿劑,直至心力衰竭癥狀消失為止。一般24~96小時內癥狀可緩解,然后改為口服硫胺素10mg,每日3次。同時給予酵母片或復方維生素B,可預防或補充體內其他B族維生素不足。對誘發本病的疾病,如傷寒,消化道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亦應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