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臟病在認識上的幾個常見誤區,不要再犯了!
心臟病可以說是對人類健康影響很大的疾病了,決定著一個人生命的終止還是繼續。生活中也有很多關于心臟病在認識上的誤區存在,往往是因為這些常見的認識誤區導致人們忽略了心臟病,繼而引發了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但是后果一旦出現卻已經是追悔莫及。因此,盡早認識心臟病的誤區便顯得格外的重要。
1. 誤區一:心臟病年輕人不會得?
很多人認為自己還年輕,身強體壯是不會患上心臟病的。但是在一些數據的統計中,有一部分患上心臟病的人并不是老年人,而是人們認為不會中招的年輕人。這與人們目前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熬夜和飲食營養不良,心情抑郁等都是會影響心臟的健康的。肥胖人群更是患有心臟病的主要人群!
2. 誤區二:出現胸痛才是心臟病?
有些人以為自己很懂,可能是在哪里聽說的心臟病的癥狀是胸痛。于是就覺得只要自己沒有胸痛就不會是心臟病。胸痛確實是心臟病的一個癥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胸痛都是心臟病引起的。患有心臟病以后的癥狀也不單單是胸痛這一種,例如水腫、手臂疼痛、頭暈惡心、胸悶氣短等,這些都可能是心臟病的癥狀。
3. 誤區三:只要父母沒有心臟病,孩子就不會有?
有人認為心臟病是一種遺傳疾病,只要我的父母沒有心臟病史,就不會導致患有心臟病。這種想法也是不對的,很多心臟病并不是因為有遺傳因素導致的。與后天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經常不運動的人也是可能患有心臟病的主要人群。
4. 誤區四:心臟病都是被嚇出來的?
我們曾經應該聽過:把我都下出心臟病了!心臟病確實是可以嚇出來的,但不是左右的心臟病都與驚嚇有關。人在受到驚嚇的時候,會分泌一些激素,這些激素是可以刺激血管和心臟的,經常受到這樣的驚嚇,可能會導致血管和心臟的病變。
綜上,這4種情況就是關于心臟病在認識上的一些常見的誤區。患有心臟病其實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主要是要擺正心態,平時多運動。注意飲食營養均衡,心情保持愉快!如果發現身體有不適癥狀應該盡早去醫院檢查,定期體檢,關注心臟的健康情況。
溫馨提示:
請不要迷信專家,專家說的對不對,是需要后續的臨床試驗去不斷檢驗的,而且必定會有一些專家建議會被證偽。也不要蔑視專家,因為指南制定出來之前我們需要按照專家的意見去做,而且指南的制定首先要參照專家的意見。
本站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