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燉牛肉是大家餐桌上很常見的一道菜,很多人喜歡吃,很多新人剛入手學習難免煮的不好,土豆太爛了或者土豆沒有嚼勁。土豆里面的蛋白質比大豆還要好,土豆還有美容的功效。土豆還有各種做法,炒土豆絲燜土豆都是大家餐桌上常見的菜,養生效果長食可防中風。
食品用料
【主料】牛肉200克、土豆3個、紅蘿卜1/2個、荷蘭豆、豆角30克。
【輔料】生姜片2片、洋蔥絲、魔芋絲、色拉油適量、白酒、高湯、料酒、砂糖、醬油、鹽。
制作流程折疊
1、將牛肉切成片,將土豆去皮,切成塊,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鐘。
2、將紅蘿卜去皮,切成小塊,豆角用加了鹽的開水稍燙一下,再用冷水,瀝干水,切成段。將姜片切成絲。
4、加入適量的白酒、高湯用小火煮。
5、再加入料酒、砂糖,加蓋煮8分鐘。
6、加入醬油后再煮5分鐘,倒入豆角煮5分鐘即可。
制作技巧
土豆不要直接煮,炒過的土豆不易走型,也大大的降低了烹調時間。而且土豆也要盡量炒得熟一些這樣最后步驟時間短縮,牛肉不會因久煮而變老。
裝飾用胡蘿卜和荷蘭豆做法:油鍋燒熱后,放土豆塊進去翻炒,至半熟時加洋蔥絲繼續翻炒,煸出香味后加魔芋絲和牛肉然后噴料酒,加味琳,砂糖,日本鮮湯粉和少量的水,燒開后,撇去油沫加蓋轉中火燜燒至土豆完全熟了,開蓋轉大火收汁,裝飾上事先燙熟的胡蘿卜和荷蘭豆(也可以是四季豆)即可。
制作指導折疊
1.烹飪時放一個山楂、一塊橘皮或一點茶葉,牛肉易爛;清燉牛肉能較好地保存營養成分。
2.煮老牛肉的前一天晚上把牛肉涂上一層芥末,第二天用冷水沖洗干凈后下鍋煮,煮時再放點酒、醋,這樣處理之后老牛肉容易煮爛,而且肉質變嫩,色佳味美,香氣撲鼻。
3.紅燒牛肉時,加少許雪里蕻,肉味鮮美。
4.牛肉的纖維組織較粗,結締組織又較多,應橫切,將長纖維切斷,不能順著纖維組織切,否則不僅沒法入味,還嚼不爛。
5.牛肉受風吹后易變黑,進而變質,因此要注意保管。
營養成分折疊編輯本段
營養分析折疊
牛肉是中國人的第二大肉類食品,僅次于豬肉,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1.牛肉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后,病后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
2.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于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3.水牛肉能安胎補神,黃牛肉能安中益氣、健脾養胃、強筋壯骨。
每100克牛肉(肥瘦):
能量125千卡、蛋白質19.9克、脂肪4.2克、碳水化合物2克、膽固醇84毫克、維生素A7微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黃素0.14毫克、煙酸5.6毫克、維生素E0.65毫克、鈣23毫克、磷168毫克、鉀216毫克、鈉84.2毫克、鎂20毫克、鐵3.3毫克、鋅4.73毫克、硒6.45微克、銅0.18毫克、錳0.04毫克。
以上數據參考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所著的《中國食物成分表(2002)》。
食療作用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牛肉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消水腫等功效。
老年人將牛肉與仙人掌同食,可起到抗癌止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效果;
牛肉加紅棗燉服,則有助肌肉生長和促傷口愈合之功效。
其他相關折疊編輯本段
《雷公泡制藥性解》說:“黃牛肉,主安中益氣,健脾養胃,強骨壯筋。”
《羅氏會約醫鏡》記載:“牛肉,安中補脾,養胃益氣。”
和式土豆燉牛肉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牛肉的營養價值高,古有“牛肉補氣,功同黃芪”之說。凡體弱乏力、中氣下陷、面色萎黃、筋骨酸軟、氣虛自汗者,都可以將牛肉燉食。
1.適宜于生長發育、術后、病后調養的人、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黃目眩之人食用;
2.感染性疾病、肝病、腎病的人慎食;黃牛肉為發物,患瘡疥濕疹、痘痧、瘙癢者慎用;
3.高膽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兒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4.過量食用可能會提高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病幾率。
注意事項
1.新鮮牛肉有光澤,紅色均勻稍暗,脂肪為潔白或淡黃色,外表微干或有風干膜,不粘手,彈性好,有鮮肉味。老牛肉色深紅,質粗;嫩牛肉色淺紅,質堅而細,富有彈性。
2.有人認為當牛肉開始腐爛時的味道最為鮮美。其實這是極為荒唐的說法。雖然在屠宰后的內熟成時期比其他肉類久,但卻因為到店鋪陳設之前,已經完全熟成,而可放在家中的日期只有三四天,整塊肉則以一周為限。同時為了防止氧化而變質,應置于冰箱保存。
3.一周吃一次牛肉即可,不可食之太多,另外,牛脂肪更應少食為妙,否則會增加體內膽固醇和脂肪的積累量。?吃完牛肉之后可以多運動這樣就不需要擔心脂肪過多了,運動員需要牛肉補充能量他們每天都需要牛肉。我們普通人每周一次或者半個月一次就夠了,土豆能消除水腫,消除黑眼圈。美白的功效能抑制黑色素,涼拌土豆絲加上陳醋可軟化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