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臉上有了幾個痘痘,也沒怎么注意,就以為過幾天就會下去了,可是,半天之后我突然感覺很癢于是就用手撓了撓,結果痘痘破了,流了好多膿水,并且皮膚又起了許多逗逗,到醫院檢查才知道原來是膿包瘡,又稱之為黃水瘡,具有傳染性,而且很容易留下瘡疤,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這種膿包瘡治療方法以及護理,希望對這種狀況的人們提供幫助,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概述
膿皰瘡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化膿性皮膚病,俗稱“黃水瘡”。具有接觸傳染和自體接種感染的特性,易在兒童中流行。病原菌主要為凝固梅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單獨或混合感染。夏、秋季節氣溫高、濕度大,皮膚浸漬等,都易使病菌侵入皮膚繁殖,為促發本病創造有利條件。
2病因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者約占50%-70%,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兩者亦可混合感染。溫度較高、出汗較多和皮膚出現浸漬時有利于細菌在局部繁殖;患者瘙癢性皮膚病時,瘙癢可破壞皮膚屏障而利于細菌定植。
本病可通過密切接觸或自身接種傳播。細菌主要侵犯表皮,引起化膿性炎癥;凝固酶陽性噬菌體2組71型金葡萄菌可產生表皮波脫素,引起毒血癥及全身泛發性表皮松解壞死;抵抗力低下患者,細菌可入血引起菌血癥或敗血癥;少數患者可誘發腎炎或風濕熱。
3癥狀
膿皰瘡有稱為傳染病膿痂疹,欲稱黃水瘡,是一種最常見的化膿球菌傳染性皮膚病,其特征為丘疹、水皰或膿包,易破潰后成膿痂、系接觸傳染,蔓延迅速,可在兒童中流行。
4并發癥
淋巴管炎、淋巴結炎、急性腎炎、甚至敗血癥等。
5鑒別
根據新生兒膿皰病以大膿皰隨后出現全身癥狀的特點可以診斷,但要與下列疾病鑒別:
1.金葡萄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可能是本病的嚴重類型。起病急,有嚴重的全身癥狀,皮損主要是大水皰,尼氏征陽性、剝脫顯著,不具有大膿皰損害。
2.遺傳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癥水皰多發生在手、足部等易受外傷和摩擦的部位,大皰內容澄清,常有家族史。
6治療
西醫藥治療
(1)全身治療:對于皮損廣泛,伴有發熱或淋巴結炎者,可給予磺胺藥或抗生素制劑。
(2)局部治療:以殺菌、消炎、止癢、干燥為原則。皰壁未破者可外搽1%樟腦、10%硫黃爐甘石洗劑,每日數次。皰壁已破形成糜爛面或結痂者,可先以O.1%利凡諾溶液濕敷,敷后外用O.5%新霉素軟膏或百多邦軟膏、環丙沙星軟膏等,亦可用2%龍膽紫溶液。
中醫藥治療
(1)內治法:癥見膿皰周圍有炎性紅暈,破后糜爛結膿痂,
可伴發熱、口渴、納呆、便干尿黃,舌紅、苔薄黃,脈滑數。癥屬肺胃濕熱,外感毒邪。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
方藥:蒲公英10克、地丁10克、野菊花10克、金銀花10克、黃芩10克、生地10克、澤瀉10克、滑石30克(包煎)、生甘草6克。
(2)外治法
①如意金黃散以涼茶調后外搽患處。
②馬齒莧30克、苦參30克,水煎濕敷患處。
③顛倒散(大黃、硫黃各等份)洗劑外搽。
7預防與調養
1.普及衛生教育,尤其對托兒,所、幼兒園的保育員、教養員,以防本病流行。
2.注意清潔衛生,經常修剪指甲,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服。
3.保護皮膚完整,即使皮膚有極細小的破損,也應及時涂些紅藥水或龍膽紫,以防感染。如有濕疹、蟲咬皮炎等瘙癢性皮膚病,應早期積極治療,切忌搔抓。在暑天,防痱治痱對預防本病有重要意義。
4.產房嬰兒室、托兒所或幼兒園如有發病應及時隔離治療,嚴密消毒。以上就是膿包瘡治療方法以及護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不要像小編一樣等了嚴重才去醫院,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不留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