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肉類食物含有豐富的必需氨基酸,它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但又是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可以補植物蛋白質的不足,所以古人將此稱之為“五畜為益”。
【海魚】
魚肉中的蛋白質,其氨基酸組成與構成人體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的比例相近,因此營養價值很高。魚肉中的脂肪雖然也是動物脂肪,但它與其他動物的脂肪不同。一般動物的脂肪多為飽和脂肪酸,膽固醇高,可促使動脈硬化。而魚肉的脂肪中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與淡水魚相比,海魚,如我們常見的黃花魚、帶魚、烏賊、鱈魚、沙丁魚等,其營養價值更高,更適宜于脂肪肝病人食用。海魚的膽固醇含量與淡水魚相差無幾,但海魚中所含的魚油能更好地調節血脂,降低能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同時升高抗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還具有降低膽固醇、抗凝血、預防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稠度、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等作用。
所以,經常吃海魚,對防治脂肪肝、高血脂、冠心病、腦血栓、高血壓等病有很大幫助,同時還有提高智商和健腦的功效。
【鴨肉】
性寒涼,善補五臟之陰,又能養胃、補血、生津,適用于體內有熱、易上火的人食用,尤其是虛勞內熱、口干咽燥、大便干燥者,食鴨最宜。鴨肉的營養較全面,除含有蛋白質、脂肪外,還含有維生素A、E、鉀、鈉、鈣、鎂、鐵、鋅、磷、硒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雞肉】
高蛋白、低脂肪,營養價值很高。其所含的蛋白質比豬、羊、鴨、鵝肉多1/3,并且人體利用率高,含有全部的必須氨基酸,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其脂肪含量則僅占1.2,比畜肉中的含量都低。雞肉中還富含維生素A、B6、B12、B2、磷、鐵、銅、鈣、辭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在我國,老百姓都知道老、弱、多病者、孕婦、產婦都要燉只雞來滋補,這是由于雞湯中含有豐富的膠質蛋白、肌肽、肌苷和各種氨基酸以及礦物質,不但味道鮮美,而且易于消化吸收,能補虛強身、防治疾病。
【鵝肉】
味甘、性平,為平補之品,能滋潤五臟、除五臟熱邪,可用于治療消渴癥,適合身體虛弱、脾胃氣虛、津液不足、口渴少津的人食用。現代研究表明,鵝在家禽中是免疫機制較完善的一種動物,鵝血中含有較高濃度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眾所周知,免疫功能和腫瘤的發病率有密切的關系,大多數患有惡性腫瘤的病人,其機體的免疫功能都顯著下降。而鵝血中不僅含有免疫球蛋白,還含有抗癌因子等活性物質,能強化人體的免疫系統,達到防治癌癥的目的。
因此,對于脂肪肝患者來說,經常食用鵝肉,不僅可提高免疫功能,防止由于機體免疫力下降所引起的感冒、肝炎等疾病,還可以防止脂肪肝向肝癌的發展,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復。
【羊肉】
味苦、甘,性大熱,可溫中散寒、益氣補血、開胃健力、鎮靜止痛。早在漢朝時期,醫圣張仲景就以羊肉為主藥,制成了具有補血調經、溫中散寒、補虛止痛功效的著名古方“當歸生姜羊肉湯”。羊肉的蛋白質含量很高,熱量高于牛肉,但其脂肪中膽固醇含量較低,且在大多數的羊肉塊中,肥油很容易從痩肉中剝離,這樣可以控制熱量到需要的水平。
羊肉中鐵的含量很高,對造血有顯著功效,同時也富含磷、維生素A、B12、B6、泛酸等多種營養物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羊肉中左旋肉堿的含量在動物肉中是最多的。研究表明,人體內的左旋肉堿如同維生素和礦物質一樣,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
高血脂、肝硬化、心臟病、腎病、營養不良等多種疾病病人體內的肉堿水平均較低,此外,在肥胖、禁食、懷孕、男性不育的人群中,也存在肉堿水平低下。因此,平時吃一些肉堿含量較高的羊肉對身體健康是大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