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治療調理方法有一項是“虛則補之”。但,怎么理解這個“補”字,又是一門學問,并不是部分青紅皂白的瞎補。不同的“虛”對于補也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女性朋友,不同的“虛”有不同的進補方法,趕緊來看看吧!
比如人參、鹿茸一直以為被視為祛病延年的靈丹妙藥,不少人即使無病也常服用。實際上,它們有溫補陽氣的作用,對氣虛陽虛患者比較合適,而陰虛火旺或陽氣亢盛的患者,服用后可造成鼻出血,月經量多,甚至崩漏。
辨明體質情況對癥進補
適當的進補,有益人體健康,但欲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精神補”,尤其女性朋友當以愉悅心情,增加鍛煉為首要,適當營養為宜。
進補之前應辨明個人體質。需進補的人一般以虛證為多,中醫虛證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的不同。以食補為主,藥補為輔。
氣虛
癥狀:倦怠、乏力、面色蒼白、短氣、懶言、月經量多、色淡、舌質淡、脈濡細。
食補方案:氣虛者食補可用瘦肉白參適量加水燉汁,生黃芪燉母雞。
藥補方案:可用黨參膏、參芪膏每次一匙每天二次。
血虛
癥狀:面色萎黃或蒼白,口唇瓜甲、牙齦色白,倦怠乏力、消瘦、失眠、心煩、月經量少或閉經,舌質淡,脈濡細。
食補方案:炒豬肝,胡蘿卜飯或生吃胡蘿卜,阿膠于黃酒中浸泡24h后隔水燉溶,加入花生米,冰糖邊燉邊攪拌或糊狀后置冷成膏,每次一匙,每日二次。
#p#副標題#e#
藥補方案:十全大補膏,補氣養血膏,八珍湯。
陰虛
癥狀:午后潮熱,面色潮紅,消瘦,口干不欲飲,腰酸,膝軟,月經量多,色暗紅,舌質紅,舌體瘦小,苔薄,脈濡細。
食補方案:蜂蜜燉梨,西洋參泡茶(適用于氣陰兩虛者),老鴨湯。
藥補方案:六味地黃丸,烏雞白鳳丸,龜齡膏。
陽虛
癥狀:面色發白,乏力,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舌質淡胖而潤,苔薄,脈沉緩。
食補方案:當歸生姜羊肉湯,牛骨髓湯等。
藥補方案:參鹿補膏,鹿茸片,金匱腎氣丸等。
溫馨提示:不同的體質跟癥狀,針對的方法是不一樣的,首先要了解自己癥狀,分清體質。對癥下藥,才能達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