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你感覺自己無緣無故得了股骨頸骨折,其實這種病的潛伏期我們自己沒有注意,最后才造成疾病發生了。下面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其實有時候,很多病,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股骨頸骨折在選擇治療方法以前,首先要了解傷者的全身情況,特別是老年要注意全面檢查,血壓、心、肺、肝、腎等主要臟器功能,結合骨折全面考慮。
股骨頸骨折愈合較慢,平均需5~6個月,而且骨折不愈合率較高,平均為15%左右。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和年齡、骨折部位、骨折類型、骨折和移位程度、復位質量以及內固定堅強度有關。
一、一般治療方法
1、外固定
適用于外展型和中間型骨折,一般多采用患肢牽引或抗足外旋鞋8~12周,防止患肢外旋和內收,約需3~4個月愈合,極少發生不愈合或股骨頭壞死。但骨折在早期有錯位的可能,故有人主張以采用內固定為妥。至于石膏外固定已很少應用,僅限于較小的兒童。內固定適應證最廣。對絕大部分內收型骨折均適用。一般約需4~6個月愈合,骨折愈合后仍應繼續觀察直至術后五年,便于早期發現股骨頭缺血壞死。
2、內固定
目前有條件的醫院在電視X光機的配合下,采用閉合復位內固定,如無X光機設備,亦可采用開放復位內固定。在內固定術之前先行手法復位,證實骨折斷端解剖復位后再行內固定術。內固定的形式很多,歸納約有以下幾種類型:
①Smith-Petersen三刃釘內固定:
自1929年Smith-Petersen首次創用三刃釘以來,使股骨頸骨折的療效顯著提高,至今仍為常用的內固定方法之一。
②滑動式內固定:
現有各種不同式樣的壓縮釘或針。壓縮釘或針可在套筒內滑動,當骨折線兩側有吸收時,釘向套筒內滑動縮短以保持骨折端密切接觸,早期承重更利于骨折端的嵌插。
③加壓式內固定:
此種內固定物帶有壓縮裝置,能使骨折端互相嵌緊以利愈合。常用的有Charnley帶有彈簧的壓縮螺絲釘和Siffert使用的螺絲栓(CorkscrewBolt)等。
④多針(或釘)內固定:
根據股骨上端骨結構和生物力學原則分別插入2~4根螺絲釘或鋼釘,不但固定牢靠,而且可減少對股骨頭的損傷。如Moore或Hagia針等。總之,內固定形式多種多樣。
3、內固定同時植骨
對于愈合較困難或陳舊性骨折,為了促進其愈合,于內固定同時植骨,植骨方法有兩種:
①游離植骨:
如取腓骨或脛骨條由大轉子下插入股骨頭,或用松質骨填充骨缺損等。
②帶蒂植骨:
較常用的是縫匠肌蒂骨瓣植骨術。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進展,已開展帶血管蒂植骨術。如旋髂深動脈骨瓣的骨移植術。
4、截骨術
對于愈合較為困難或一些陳舊骨折可有選擇施行截骨術,如轉子間截骨術或轉子下截骨術。截骨術具有手術操作易,患肢縮短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復等優點。
5、人工關節置換術
適應于老年的頭下型股骨頸骨折。陳舊性股骨頸骨折,骨折不愈合,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如病變局限在頭或頸部,可行股骨頭置換術,如病變已損壞髖臼,需行全髖置換術。目前較少常用的人工髖關節類型有鈷合金珍珠面人工股骨頭,注氮鈦合金微孔面人工股骨頭,雙動中心鎖環型人工股骨頭等,髖臼損害的用高分子聚乙烯人工臼置換,臨床應用均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保守治療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第一,盡可能不采用手術,盡量減小創傷對已損傷部位的破壞。
第二,早期活動、早期功能鍛煉,促進血液循環,減少關節僵硬。
第三,通過藥物擴張剩余毛細血管和修復破損毛細血管,促進血液供應,保證藥物有效成分到達病變部位。
通過三個方面綜合治療,療效顯著,而且從長期臨床觀察,股骨頸骨折越早按照成林療法治療,效果越佳。
三、治療要點
1、非手術治療
新鮮無移位穩定外展型骨折,采用皮牽引或穿丁字鞋。
2、切開復位內固定。
3、藥物治療口服接骨湯,每天一次,一次一瓶(50ml),連服48—72瓶,或用跌打生骨顆粒,早晚各一次,一次一包(10g),連服160—240包;如是頸下型,口服接骨湯,每天一次,一次一瓶(50ml),連服72—96瓶,或用跌打生骨顆粒,早晚各一次,一次一包(10g),連服240—320包。
4、口服藥物后,配合做足背伸運動,每天3000—5000次,并根據病情進行扶床——拄拐——棄拐行走鍛煉,每天10分鐘—2小時。
以上是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方法,希望能給患者提供幫助,股骨頸骨折的具體質量方案,需要醫生結合病人的實際病情來決定。
股骨頸骨折最容易復發了。所以,如果你還沒有達到這樣,那就得抓緊時間鍛煉,還能使得自己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