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疾病刻不容緩,病人們飽受疾病的折磨,在長期癥狀刺激下,會影響患者的心態(tài),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心陽虛畏寒的治療方法,要及時了解,做好相關(guān)的治療措施,及時治愈疾病,緩解疾病帶來的身體損傷。
★陰陽學(xué)說
★陰陽對立
陽-天、晝、外、動、熱、男、氣、火的、向上的、明亮的、亢進(jìn)的、強(qiáng)壯的等。陰-地、夜、內(nèi)、靜、寒、女、味、水的、向下的、黑暗的、衰退的、虛弱的等。
★陰陽互根
對立著的兩面,相互資生,相互依存,相互為用。
★陰陽消長
陰陽對立、依存關(guān)係不是靜止不變的。不斷處於陽消陰長或陰消陽長的變化中。
★陰陽轉(zhuǎn)化
事物或現(xiàn)象的陰陽屬性,在一定條件下,可向相反的方向變化。
★人體臟腑組織的陰陽性:
上為陽,下為陰;體表為陽,體內(nèi)為陰;四肢為陽,軀幹為陰;背屬陽,腹屬陰;外側(cè)為陽,內(nèi)側(cè)為陰。五臟屬陰,六腑屬陽。器官的功能屬陽,形體屬陰。
★五行學(xué)說★五行屬性歸類:
自然界五行人體五味五色發(fā)展過程氣候季節(jié)方位臟腑五官五體五志酸青生風(fēng)春東木肝膽眼筋怒苦赤長暑夏南火心小腸舌脈喜甘黃化濕長夏中土脾胃口肉思辛白收燥秋西金肺大腸鼻皮毛悲鹹黑藏寒冬北水腎膀胱耳骨恐★五行的相生相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五行的相生相剋,不是絕對的。相生之中,寓有相剋;相剋之中,也寓有相剋生。
★附:人之五行分類
★臟腑學(xué)說
臟腑學(xué)說是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聯(lián)繫五體、五官九竅(眼、舌、口、鼻、耳、前陰、後陰)、五志等,連結(jié)成一個「五臟系統(tǒng)」的整體。精、氣、血、津液是構(gòu)成人體的基本物質(zhì),也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chǔ)。
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包。
★五臟
心: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主血脈,其華在面。開竅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心包絡(luò):亦稱心包,是包裹在心臟外圍的一層衣膜,膜上分佈著明顯的脈絡(luò)。護(hù)衛(wèi)心臟,傳導(dǎo)心主的命令。
肝:肝藏血。主疏泄,調(diào)節(jié)精神情志,促進(jìn)消化吸收。肝主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
脾:主運化,主統(tǒng)血,主肌肉、四肢。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fā),外合皮毛。主肅降,通調(diào)水道。開竅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與喉嚨、聲音有關(guān)。(金實不鳴,金破不鳴)。
腎:藏精氣,主生殖,發(fā)育。主滋養(yǎng)和溫煦各臟腑組織。主水。主納氣。主骨、生髓、充腦,其華在髮。開竅於耳,司二陰。命門:部位在兩腎各一寸五分之間(肚臍後面遙遙相對,脊椎骨上面)。命門即是腎陽,『腎無此即無以作強(qiáng),而技巧不出矣;膀胱無此即三焦之氣不化而水道不行;脾胃無此則不能蒸化水穀,而五味不出矣,肝膽無此則將軍無決斷而謀慮不出矣;大小腸無此則變化不行,而二便閉矣;心無此則神明昏,而萬事不能應(yīng)矣』。
★六腑
膽:附於肝,與肝相連,和肝共同發(fā)揮疏泄作用。膽內(nèi)貯藏〝精汁〞(膽汁)。因膽汁清淨(jìng),又稱為〝中精之腑〞。臨床上對驚悸、膽怯、失眠,多夢等證,常由膽來治療。
胃:位於膈下,上接食道,下連小腸。分上、中、下三部。上口為賁門,稱為上脘;下口為幽門,稱為下脘:上下脘之間名為中脘。主要功能是受納和熟腐水穀。
小腸:上連於胃,下通大腸。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吸收具有營養(yǎng)作用的精華部分,歸之於脾,轉(zhuǎn)輸五臟。同時將糟粕中的水液,滲入膀胱,雜檅下送大腸。小腸的功能,往往概括在脾的功能中。
大腸:上端接小腸,交換之處稱闌門;下端為肛門。生理功能是傳瀉糟糪粕。
膀胱:位於小腹,接受由腎和三焦下注的水液,有貯藏和排泄小便的作用。
三焦:上中下三焦的總稱。因它不是一個具體的臟器,而是人體胸腹之上中下三部及其所在臟腑的概括,有〝孤腑〞、〝外腑〞之別稱。主要功能是運行水液,敷布原氣,主持諸氣,司人體氣化以推動臟腑的功能活動。病理上,上焦病包括心、肺的病變,中焦病包括脾、胃的病變,下焦病主要指肝腎的病變。
防患于未然,是我們對待任何一種疾病都要保持的心態(tài),心陽虛畏寒發(fā)生以后也要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tài),配合醫(yī)生積極治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