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不健康,必然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產(chǎn)生,而小兒消化性潰瘍一般還會產(chǎn)生連鎖反應,所以,治療刻不容緩。對此下面文章就做個具體的介紹吧。
小兒消化性潰瘍治療的目的是緩解和消除癥狀,促進潰瘍愈合,防止復發(fā),并預防并發(fā)癥。
一、一般治療:I急性出血時,應積極監(jiān)護治療,以防止失血性休克。應監(jiān)測生命體征如血壓、心率及末梢循環(huán)。禁食同時注意補充足夠血容量,如失血嚴重時應及時輸血。應積極進行消化道局部止血(如噴藥、胃鏡下硬化、電凝治療)及全身止血。應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定時定量,避免過度疲勞及精神緊張,適當休息,消除有害因素如避免食用刺激性、對胃粘膜有損害的食物和藥物。
二、藥物治療原則為抑制胃酸分泌和中和胃酸,強化粘膜防御能力,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1、抑制胃酸治療是消除侵襲因素的主要途徑。(1)H2受體拮抗劑(H2R1):可直接抑制組織胺、阻滯乙酰膽堿和胃泌素分泌,達到抑酸和加速潰瘍愈合的目的。常用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2)質(zhì)子泵抑制劑(PPl):作用于胃粘膜壁細胞,降低壁細胞中的H+—K+——ATP酶活性,阻抑H+從細胞漿內(nèi)轉(zhuǎn)移到胃腔而抑制胃酸分泌。常用奧美拉唑。
(3)中和胃酸的抗酸劑:起緩解癥狀和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常用碳酸鈣、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等。
(4)胃泌素受體阻滯劑:如丙古胺,主要用于潰瘍病后期,作為其它制酸藥停藥后維持治療,以防胃酸反跳。
2、胃粘膜保護劑(1)硫糖鋁:在酸性胃液中與蛋白形成大分子復合物,凝聚成糊狀物覆蓋于潰瘍表面起保護作用,尚可增強內(nèi)源性前列腺素合成,促進潰瘍愈合。
(2)枸櫞酸鉍鉀:在酸性環(huán)境中沉淀,與潰瘍面的蛋白質(zhì)結(jié)合,覆蓋其上,形成一層凝固的隔離屏障。促進前列腺素分泌,還具抗幽門螺桿菌的作用。本藥有導致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可逆損害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副作用,長期大劑量應用時應謹慎,最好有血鉍監(jiān)測。
(3)蒙脫石粉、麥滋林—S顆粒劑:亦有保護胃粘膜、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
(4)米索前列醇:即前列腺素樣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刺激粘液和碳酸氫鹽分泌,或直接保護胃粘膜上皮的完整性有關(guān)。但因其副作用臨床應用較少,罕見兒科應用。
3、抗幽門螺桿菌治療有Hp感染的消化性潰瘍,需用抗菌藥物治療。已證明奧美拉唑亦具有抑制Hp生長的作用。由于Hp棲居部位環(huán)境的特殊性,不易被根除,目前多主張聯(lián)合用藥。
4、治療實施初期治療:H2受體拮抗劑及粘膜保護劑作為首選藥物,奧美拉唑用于年長兒及難治性潰瘍,幽門螺桿菌陽性患兒同時進行正規(guī)的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維持治療:對多次復發(fā),癥狀嚴重伴有并發(fā)癥、合并危險因素如胃酸高分泌、持續(xù)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或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等的患兒,可予H2受體拮抗劑或奧美拉唑維持治療。
(1)、正規(guī)每日小劑量治療,以小劑量H2受體拮抗劑或洛賽克,療程1~2年或更長。
(2)、間歇全劑量:嚴重癥狀或胃鏡證實潰瘍復發(fā)時給予一療程全劑量治療。
(3)、按需要自我監(jiān)護治療:當癥狀復發(fā)給予短療程治療,癥狀消失后停藥。
消化性潰瘍合并大出血時應采取內(nèi)科搶救措施(包括上藥止血,內(nèi)鏡下止血,輸血等),以防止失血性休克。
如有以下情況,應根據(jù)個體情況考慮手術(shù)治療:失血量大,藥物治療無效;合并有潰瘍穿孔;有幽門梗阻;或復發(fā)較頻的難治性潰瘍,藥物療效不佳者。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也需要注重自己的身體狀況,這種小兒消化性潰瘍,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就大概知道了。一定注意生活細節(jié),保護自己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