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沒有聽說過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是遍布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如果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癥狀,表現是非常多的,比如容易導致頭暈,頭痛,容易引起出汗,心悸等多種癥狀,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加強調養,要做到規律生活,要改善睡眠,飲食方面要注重膳食平衡。我們來了解一下自律神經失調怎么辦。
自律神經失調怎么辦
一、規律作息,改善失眠
自律神經失調會引發失眠,失眠也會繼續惡化自律神經的失衡。二、有氧運動,接觸陽光
持續緩和的運動(慢跑、游泳、騎單車、瑜珈...)可提升HRV。避免在日落之後運動,除了會影響睡眠外,也會減少接觸陽光的機會。
三、均衡飲食,七彩蔬果
攝食不同顏色的蔬果,可以廣泛補充各種維生素。綠葉蔬菜(菠菜、甘藍collards)富含維生素C、葉酸、類胡蘿卜素catotenoid、ALA,能提升副交感神經活性。四、放松技巧,內觀冥想
學習腹式呼吸(從每分鐘呼吸次數12次,逐漸練習至6次)、肌肉放松技巧,進一步可參與內觀課程。五、營養補充
增加omega-3的攝取,可以提升HRV,增進副交感神經活性,降低基礎心跳(restingheartrate)。六、釋放內外壓力
內在或外在的壓力會啟動一連串的壓力反應,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透過自己喜愛的方式釋放外在壓力,如旅行、閱讀、聆聽音樂、舞蹈等等。
自律神經失調有什么癥狀
自律神經遍布身體各個器官,因此自律神經失調的癥狀千變萬化。
頭暈、頭痛、口乾舌燥、心悸、容易冒汗、胸悶、惡心、肌肉緊繃、肩頸酸痛、呼吸困難、喉嚨異物感、手抖、四肢麻痹、胃脹、打嗝、便秘或腹瀉、失眠、頻尿等等,只要身體檢查沒有發現具體的病因(例如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檢查正常),都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的。
自律神經失調不僅僅是疾病的癥狀,也是許多潛藏疾病的徵兆。研究顯示,自律神經失調與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及死亡率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