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身體上存在有非常多的經絡,這些經絡和人們身體內部的各個器官都有非常大的聯系,人們出現一些疾病或者是其他的不良問題時可以通過按摩、針灸這些經絡來達到治療疾病或者是調理身體的目的。在人們小腿內側就存在有非常多的經絡,下面就來詳細介紹一下小腿內側有什么經絡。
腿上共有六條經絡。分別為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腎經、脾經和肝經在腿內側,胃經、膽經在腿外側,膀胱經在后側。簡單來說就是三陽在腿的外側,三陰在腿的內側。
1、足少陰腎經足少陰腎經,外文名KidneyChannelofFoot-Shaoyin,簡稱腎經,是十二經脈之一,共27穴,左右合54穴,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后,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腘內廉,上股內后廉,貫脊屬腎,絡膀胱。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表里。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精神方面病癥、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循環系統某些病癥,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的病癥。足少陰腎經,流注時辰為下午五至七點,即酉時。若小孩身體不好,在三至五歲時,父母可輕輕指壓其脊骨兩側,從頭椎至腰椎,能引導虛熱下降。腎陽不足,水腫病會加強于腎經。腎臟強者才能長壽。
足厥陰肝經,簡稱肝經。十二經脈之一。該經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該經發生病變,主要臨床表現為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脅脹滿,少腹疼痛,疝氣,巔頂痛,咽干,眩暈,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3、足太陰脾經足太陰脾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脾經。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在內踝上8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本經脈分支從胃別出,上行通過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陰心經。
本經脈分支從頭頂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脈從頭頂部分別向后行至枕骨處,進入顱腔,絡腦,回出分別下行到項部,下行交會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內側,脊柱兩旁,到達腰部,進入脊柱兩旁的肌肉,深入體腔,絡腎,屬膀胱。本經脈一分支從腰部分出,沿脊柱兩旁下行,穿過臀部,從大腿后側外緣下行至腘窩中。另一分支從項分出下行,經肩胛內側,從附分穴挾脊下行至髀樞,經大腿后側至腘窩中與前一支脈會合,然后下行穿過腓腸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側緣至小趾外側端,交于足少陰腎經。